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辽宁工业大学:弘扬抗战精神,赓续川军之魂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川红印迹”专项活动团队,田粮源
     2025年8月11日,在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下,辽宁工业大学“川红印迹”专项活动团队成员来到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建川博物馆,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实地走访、聆听讲解等形式,深入了解抗战历史,感悟川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成果丰硕。
    清晨,柔和的阳光洒在成都市人民公园的林荫道上,“川红印迹” 专项活动团队的队员们满怀崇敬,早早来到了抗日英雄纪念碑——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这座纪念碑坐落于人民公园东大门,1940年,成都民众为纪念川军出川抗日阵亡将士,聘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修建,于1944年7月7日落成,2020年9月1日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碑坐西南朝东北,整体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碑上塑像造型为国民革命军人,手握步枪,跨步向前,展现出即刻准备冲锋的形象,其原型是川军班长张朗轩,市民通常称其为“无名英雄铜像”。
    队员们仰望着高大雄伟的纪念碑,碑座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激烈场景生动展现。浮雕里,有的战士怒目圆睁,冲向敌人;有的身中数弹,却依然顽强战斗。这些画面,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据了解,该纪念碑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已然成为成都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数人在此缅怀先烈,汲取精神力量。

图为团队队员在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仰望。田粮源 供图 
     下午,团队转战建川博物馆。这座由樊建川先生于2003年筹建的民间博物馆,坐落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占地500亩,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以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展陈方式闻名全国。走进博物馆,队员们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河。馆内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展陈手段,将文物与历史场景巧妙融合。在一处模拟战壕的场景中,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出神入化,逼真地营造出硝烟弥漫的战场氛围。枪炮声震耳欲聋,子弹呼啸而过,战士们的呐喊声交织其中。不禁让人身临其境,感慨万千:“这种沉浸式体验太震撼了,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抗战的艰难,也更能理解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付出了怎样巨大的牺牲。”
    博物馆内拥有多个主题展馆,收藏了武器装备、书信文件、生活用品等在内的各类抗战文物万余件。在抗战文物展厅,锈迹斑斑的枪支弹药,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发黄的信笺日记,记录下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与坚定信念;破旧的军装水壶,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队员们被一件件珍贵文物深深震撼,静静伫立,仔细端详,用心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温度。









图为团队队员在建川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田粮源 供图
     随后,队员们来到抗战老兵手印碑林广场。数块高3.7米、宽2.4米的钢化玻璃呈V字排列,上面刻着放大1.2倍的抗战老兵手印,下方刻有老兵的姓名、抗战时期的单位或部队番号、职务等信息。每一枚手印,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队员们轻轻触摸着这些手印,仿佛与当年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产生了跨越时空的连接,感受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伟大精神。

图为团队队员在建川博物馆手印碑林广场向英雄们致敬。田粮源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对抗日战争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也进一步增强。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计划将调研成果整理成详细报告,并在校园内举办抗战历史图片展和分享会,让更多同学了解抗战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田粮源 顾子俊)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