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砺青春,实践蕴真知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2025年暑期,延安大学“绿政新村.童心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员怀揣理想与热忱,奔赴延安市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落农家,以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践行使命。在与乡土的深度交融中,实践队员们以专业所学服务乡村所需,在协作中收获温暖,在实干中锤炼成长,更在与乡村的互动里积攒下关于成长,责任与价值的深刻感悟。这些源自实践的真挚思考,既是个人蜕变的印记,更是青年与乡村双向滋养的生动见证。
实践队员刘佳:七月的风裹着黄土高原的热气,把我们送到赵家岸村。这趟三下乡,像一本摊开的乡土日记,每一页都记着所遇的人文故事和悄悄生长的精神力量。
走访新农人,真切触摸到扎根土地的力量。无论学历高低,他们都揣着踏实的韧劲,一路学习新东西。在他们身上,我读懂了“科教兴国”的实在模样——知识是耕耘希望的锄头,科技是浇灌梦想的雨露,点点滴滴滋养着乡土。村子里,空气里飘着瓜果的清甜,走在田埂上,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最幸运是遇见一群优秀的伙伴。并肩做事时,从彼此身上拾得能量,那些熬夜讨论的夜晚、相互鼓励的瞬间,都是珍贵的印记。感谢你们,让这段旅程满是温暖与感动。
三下乡之行,是乡土与青春的双向滋养。总想起正大宏花卉门口的字牌“繁花似锦”——祝我们的青春一路繁花,如花儿般绚丽!
实践队员刘安彤:为期十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段收获与成长并存的珍贵旅程。在这段深入基层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身处一个集体,良好的团队意识至关重要,唯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方能共同朝着目标迈进。尤为珍贵的是,在并肩奋斗中,我与一群志同道合、朝气蓬勃的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清晨踏着露水出发调研,到傍晚围坐分享心得;从共同克服生活上的不便,到为完成一项任务而通力合作,这些朝夕相处的点滴,凝聚成了青春岁月里最真挚的情谊,是此行最动人的风景之一。
同时,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也令我受益匪浅。从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解决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到共同承担起内务卫生的琐碎职责,这些看似平常的实践,却让我真切领悟到勤勉与独立自主品质的重要性,理解了生活的不易与协作的必需。
此行更让我学会心怀感恩。在河庄坪镇的每一天,都浸润着温暖:产业联盟多位负责人不厌其烦的悉心指导,当地村民淳朴热情的无私相助。正是他们敞开怀抱的接纳与毫无保留的支持,才为我们的实践探索铺平了道路,这份源自乡土人情的暖意,我将深深珍藏。
尤为宝贵的是,深入的调研实践启迪了我的思考。行走在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促膝交谈,那些鲜活的案例、现实的困境与朴素的智慧,不断叩击着我的认知。在走访中发现的现象与深层问题,促使我跳出书本,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与沉淀式的总结。这段经历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社会视野,更如同一盏明灯,对我未来的学业规划和人生方向投射下深刻的启示——它让我坚信,真正的学问在躬身实践中深刻的成长在烟花历练里。
实践队员张佳文:在延安宝塔区河庄坪镇产业联盟的三下乡时光,像大棚里的日光一样,明亮又滚烫。走进连片的蔬菜大棚,湿热的空气里混着泥土与藤蔓的清香。我们蹲在番茄架下,听种植户讲"吊蔓、疏花、控温"的门道,才懂每颗圣女果的酸甜里都藏着精细的学问。调研本上记满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这些新词汇,也记下农户们说起亩产增收时眼角的笑意——原来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这些沾满泥土的实践里。下田除草的午后,阳光把脊背晒得发烫。起初总手掌磨出红痕,汗水滴进土里,忽然懂了"粒粒皆辛苦"从来不是诗句,而是脚踩泥土时才懂的重量。给传统农户做问卷时,大爷大妈们总是笑脸盈盈。他们握着笔的手布满老茧,填到"期待子女回乡"时,眼神里有期盼也有怅然。那些勾选的选项背后,是一个个关于土地、家庭与未来的故事。离开时,大棚的藤蔓还在向上生长。这场三下乡,让我们在泥土里读懂了乡村的韧性,也明白青春的答卷,该写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实践队员姜思瑜:这次三下乡对我而言,是一段颠覆认知的奇妙旅程。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我的日常总与烧杯、试剂、精密仪器为伴,实验室里的刻度与数据构成了生活的绝大部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如此真切地触摸泥土的温度。脚踩在田埂上的那一刻,松软的泥土从指缝滑落,带着雨后的湿润与青草的气息,这种触感是课本里永远学不到的鲜活。走进蔬菜大棚时,扑面而来的湿热空气里混着番茄的酸甜与黄瓜的清冽,看着浪浪哥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解蚯蚓土栽培技术,那些在课本里抽象的“有机蔬菜”突然有了具象的意义——原来化学原理能如此直接地滋养出饱满的果实。给村里的孩子们做科普时,当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追问“这个动物叫什么名字?”“化肥怎么让庄稼长高”,我突然意识到,专业知识不止于论文,更能化作点亮童真的光。走访村民的路上,听大爷讲“以前种粮看天,现在靠技术”的变化,这些生动的片段比任何数据都更有力量。更珍贵的是,这段日子里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在田埂上记录数据,在星空下讨论方案,这种并肩奋斗的情谊格外温暖。这次经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专业之外的世界。它让我懂得,化学不止于实验室的精准,更能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论文上的署名,更在于能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未来,我想带着这份新奇与触动,让专业知识真正扎根生活,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找答案。
“三下乡”不是一次短暂的奔赴,而是青年与乡村联结的起点。实践队员们在乡土间收获的认知蜕变、能力成长与情感共鸣,终将转化为服务社会、建设乡村的持久动力。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描绘,相信更多青年会循着这份实践足迹,把青春理想融入乡村发展的浪潮,以实干为笔、以热忱为墨,在祖国的乡土大地上,继续书写更多精彩的青春答卷。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