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茶香中的“她力量”:梅家坞里的非遗传承与女性赋能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严吴雨欣 农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双巧手,炒的不仅是茶叶,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未来

        2025年8月9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师生一行,迎着晨雾前往西湖龙井核心产区梅家坞村,对“醉西湖·梅坞茶空间”主理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燕峰进行了深度访谈,探寻一片茶叶背后的女性力量与乡村振兴故事。

梅坞茶空间平台鸟瞰茶山

         调研准备:精心策划的茶乡之行
         调研前,团队做了充分准备:研究了梅家坞村600多年的种茶历史和西湖龙井茶文化,了解了其作为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原产地的特殊地位,产量占整个核心产区约三分之一;设计了围绕“女性与非遗传承”、“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等主题的访谈提纲;联系了孙燕峰老师,确定了访谈时间和流程。

与孙燕峰女士提前联系

         调研目的:探寻茶香中的巾帼力量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女性在传统茶产业传承与发展中的独特贡献,探索非遗技艺如何通过女性力量焕发新生;总结“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记录乡村女性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自我成长的路径,展示“她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调研过程:沉浸式的茶文化体验
        步入梅家坞,层层茶山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孙燕峰热情地接待了调研团队,娓娓道来她与西湖龙井的故事。
        传承与坚守:孙燕峰和弟弟孙琦自幼跟随父辈学习传统龙井茶制作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向我们介绍了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的独特品质要求,并演示了手工炒茶的“压”、“拖”、“抖”等手法。
    
     孙燕峰女士现场展示炒茶技艺

         女性赋能:孙燕峰特别提到,她的茶园中超过80%的员工是附近乡村女性。通过技能培训,这些姐妹从采茶工逐步成长为技术中坚,不仅能够熟练炒制茶叶,还能操作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经济独立。
          茶旅融合:“醉西湖·梅坞茶空间”已成为集茶文化体验、产品展销、研学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孙燕峰介绍了她们如何通过提供采茶、炒茶和点茶体验,设计拍摄点位,打造“采茶+文旅”一站式服务,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和游客。

醉西湖·梅坞茶空间一角

         调研收获:一片茶叶背后的乡村振兴经

         通过与孙燕峰的深入交流,调研团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启示。
         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性: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像孙燕峰这样的传承人坚守传统,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焕发持久生命力。
         女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茶园为乡村女性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成长平台,她们则以细腻、耐心和坚韧,成为传统技艺传承和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茶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梅家坞村从单纯的茶叶生产向茶文化体验、休闲旅游拓展,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调研中发现,梅家坞的茶园也开始运用一些智能科技设备,如防霜风扇、虫情测报系统、气象监测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站等为茶叶品质保驾护航。

醉西湖·梅坞茶空间内部一角

        调研感悟:茶香氤氲中的巾帼担当
        这次梅家坞之行,让调研团队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传承背后的那份执着与坚守的力量。孙燕峰姐弟不仅守护着西湖龙井茶的传统制作技艺,更通过茶产业带动了周边乡村女性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她力量”。
       西湖龙井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曾多次作为“国礼”,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金名片”。像孙燕峰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则是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也需要文化引领。梅家坞村将茶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梅家坞样本”。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深入乡村,了解国情,学习像孙燕峰这样的基层奋斗者的宝贵精神,将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调研队员与孙女士合影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