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文化传承”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为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化传承,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文化传承”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博物院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文化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团队成员在触摸历史脉络的同时,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当天下午,实践团走进了西安博物院,进行学习观摩。西安博物院作为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涵盖了从商周至明清的众多珍贵遗存,是展现西安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基本陈列展厅,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秦汉时期的青铜礼器,从盛唐的彩绘俑群到明清的书画作品,一件件文物如同历史的坐标,串联起古都西安的千年变迁。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察,详细记录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刻感受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
  当天,小雁塔也是同学们重点参观的地方。作为有1300多年历史的唐代建筑,小雁塔静静矗立在院内。同学们沿着塔周边的步道漫步,听着讲解员讲述“雁塔晨钟”的传说,感受着古建筑的独特魅力。不少同学表示,以前只在课本里了解过小雁塔,这次亲眼看到,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古朴与厚重。塔身由青砖砌成,虽然有些地方的砖块已经斑驳,甚至能看到细小的裂缝,但整体依然挺拔,阳光洒在塔身上,给青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同学们放慢脚步,沿着塔周边的石板路慢慢走,有的蹲下来仔细观察塔身的砖块,有的则抬头望着塔顶,试图数清塔的层数。随后,实践团又走进“天地之灵——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陈列”展厅。从史前时期的简单玉璧,到明清时期雕刻精美的玉佩,不同年代的玉器摆满了展柜。有的玉器上刻着复杂的龙纹,有的则镶嵌着彩色的宝石,还有的做成了花鸟的形状,栩栩如生。“你看这个玉簪,上面雕的凤凰连羽毛都能看清,以前的女子戴着这个,肯定特别好看!”女生们对着一支清代玉簪议论纷纷,男生们则更关注玉器的制作工艺,“这么硬的玉,古人是怎么把它雕成这么复杂的形状的?”带着这些疑问,大家又追着讲解员请教,从玉石的开采讲到雕刻工具的演变,听得津津有味,不少同学还拍下了自己喜欢的玉器图案。
  结束参观后,实践团成员们召开总结会议,与团队成员们共同分享着当天的收获。“以前学历史总觉得是死记硬背,今天看了实物才知道,每个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比课本上生动多了!”团队成员表示,这次西安博物院之行,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历史文物,更让大家明白了文化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这些老书画、老佛像、老建筑,都是咱们中华文化的宝贝。作为年轻人,我们不仅要自己了解,更要把这些文化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接下来,团队会把这次实践的照片、笔记整理成资料,制作短视频发布到校园平台,让更多人知道,西安博物院里藏着这么多“文化宝藏”,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掠过宫墙顶端,同学们的身影逐渐融入古都的暮色中,但那份承载着文脉传承使命的青春力量,却如点点星火,正沿着他们前行的方向蔓延——它将以最鲜活的方式,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根、发芽,焕发出永不褪色的生机。未来,成员们会在校园课堂上,将实践中的见闻化作生动的文化分享;也会走进社区邻里,用通俗的语言为老人与孩子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在一件件文物,一片片砖瓦中,传承的力量也将跨越地域界限,触达更多年轻心灵,让千年文化继续源远流长。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