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推普润南疆 民族团结助振兴
2025年8月11日至8月20日,广东医科大学夜的守护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深入喀什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从公园摆摊的语言调研与趣味挑战,到夏令营里的汉字文化课堂,服务队用专业与热情架起语言桥梁,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摸清推普“绊脚石”,精准施策暖民心
在喀什东湖公园的青年之家/工会驿站,队员们手持问卷,耐心询问途经市民。这是服务队开展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调研现场。调研问卷内容涵盖语言使用习惯、普通话水平、推普需求等核心维度——从“家庭内部交流语言”到“政务服务场合沟通障碍”,从“普通话学习动机”到“普通话推广意识”,五大类问题基本建立喀什市区普通话生态。三天时间里,服务队完成200余份有效问卷回收,这些数据将成为后续推普工作的“精准导航图”。
医学词汇大挑战,双语互动乐融融
“请看展板上的词,‘戴口罩’‘多喝水’‘勤洗手’,您是否能用普通话准确读出来?”服务队结合医学专业优势设计了特色摆摊环节,15个常见健康相关用词构成“闯关题库”,答对3个及以上即可获得小礼品。“既学了普通话,又懂了健康知识”据统计,该挑战活动累计吸引150余人参与。参与者表示,他们通过游戏记住了医学相关词的普通话说法,同时也认识到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汉字真迹藏文化,趣味教学播火种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吗?”在红领巾小课堂上,服务队成员指着黑板上的甲骨文图案问道。这是专为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4)儿童设计的“汉字与普通话”文化课程。服务队成员运用动画短片、组字游戏等形式,紧扣汉字文化脉络,让抽象的汉字变得鲜活。“每个汉字都有故事,说普通话能讲好家乡的事!”在红领巾小课堂的结业仪式上,学生代表的发言道出了收获。
服务队用调研摸清需求、用游戏拉近距离、用课程播撒种子,让普通话不仅成为沟通工具,更成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助力振兴的有力纽带。正如服务队成员日记中所写:“乡音里有乡愁,普通话里有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份未来更清晰、更温暖......”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