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部:以“数字星光”点亮绿春少年“E”样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11 阅读: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部五八卓越人才班
  【山海情深海大担当】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部:以“数字星光”点亮绿春少年“E”样未来
  
  七月的彩云之南,青春与梦想交织。7月6日-8日,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数字星光·E启未来”五八支教团,跨越山海,抵达云南省绿春县牛孔镇中心小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支教团以“计算机AI+心理+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与当地孩子们共同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启蒙之旅,用知识的火种与真诚的陪伴,点亮了边疆少年们通往未来的“智慧星光”。
  以科技为桨,扬起求知之帆
  当数字浪潮席卷而来,如何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与世界同步?支教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课程设计层层递进,从基础启蒙到前沿探索,为孩子们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数字认知路径。
  在“屏幕里的新世界”,孩子们初次系统地了解计算机,推开通往广阔世界的第一扇窗;在“神奇的搜索框”,他们学会了如何精准提问,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钥匙”;而“数字足迹与安全盾”课程,则通过生动案例,为他们在未来的网络遨游中,提前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莫过于“HelloAI:探秘人工智能”系列课程。从理论上理解AI并非魔法,而是依赖数据学习的科学,到亲手体验AI绘画、感受指令的魅力,科技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奇妙工具。课堂上,孩子们好奇的提问与专注的眼神,正是这次科技启蒙最生动的注脚。
  
  于实践筑梦,绽放创造之花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支教团将“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创造中收获最纯粹的快乐与成就感。
  “我的AI伙伴:诞生!”实践课无疑是整个支教的高光时刻。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遵循着指导,一步步组装零件、连接线路。当亲手创造的AI玩具第一次“活”过来时,他们脸上绽放出的惊喜与自豪,胜过千言万语。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实践,更是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我能创造”的自信种子。而最动人的风景,出现在课堂的角落:两个内向的小女孩正与她们亲手创造的AI伙伴轻声说着“悄悄话”。那一刻,科技真正成为了有温度的陪伴。
  
  此外,“创意手工坊”里五彩斑斓的漆扇与折纸,“阳光活动场”上挥洒的汗水与欢笑,以及“主题游园会”中此起彼伏的喝彩声,都将知识融入了趣味盎然的互动中。从最初胆怯的“我不会”到后来骄傲的“老师你看!”,孩子们在协作与分享中,绽放出了最绚烂的创意之花。
  
  用陪伴作光,照亮心灵世界
  如果说科技是硬核的知识赋能,那么心灵的关怀则是此次支教最温暖的底色。支教团深知,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浇灌,更需要情感的看见与回应。
  一节特别的“影像启思”课,通过一部治愈短片,引导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一份匿名的“真心话问卷”,则成为了师生间最坦诚的沟通桥梁——“我最想老师知道我不是很差,也不是很好”,孩子们稚嫩的笔迹背后,是对理解与认同的深深渴望。在“写给未来的我”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地为未来的自己描绘蓝图、封存梦想。
  活动的最后,一场精心准备的“一对一心聊”悄然进行。志愿者们化身倾听者与大朋友,与孩子们席地而坐,分享彼此的成长故事。当山路漫长的烦恼被倾听,当未来的梦想有了回声,一颗颗纯真的心灵被温柔照亮,也为他们注入了走出“心中大山”的勇气。
  
  以山海为约,共续未来新篇
  三天的时光虽短,但播下的种子已然生根。结营仪式上,当师生共同唱响《小美满》时,为这段旅程画上了一个温暖的逗号,而非句号。
  “数字星光·E启未来”不仅是一次短暂的线下相聚,更是一份长久的承诺。此次支教成功为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部与牛孔镇中心小学搭建起了稳固的桥梁。未来,支教团将依托“云端课堂”,持续输送优质的计算机课资源,建立起“短期线下实践+长期线上陪伴”的长效帮扶机制。
  从青岛之滨到绿春之南,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教育帮扶的真谛,不只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梦想的点燃。当科技的星光照亮了孩子们求知的眼眸,这束光,便汇聚成炬,终将引领他们跨越山海,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