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乡村的发展始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拼图。南京审计大学“乡野筑梦”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对公益的热忱与对乡村的关怀,踏上了以乡村幼儿园为主体,融合图书馆与养老院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征程。
乡村幼儿园,是此次实践的核心坐标。初次踏入,那略显陈旧的校舍、简单的教学设施,与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繁华都市幼儿园的精致与多样,却有着最纯粹的渴望知识的眼神。
在幼儿园的日子里,乡野筑梦团的成员们全方位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成长中。教学时,经团队精心设计课程将知识化作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场场生动的游戏。在教孩子们认识动物的课堂上,团队选择用图片、儿歌和模仿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动物王国。那一刻,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他们积极地参与互动,用稚嫩的声音喊出动物的名字。这让成员们明白,教育的本质是点燃孩子内心的求知火焰,而乡村的孩子们同样有着无限的潜力等待挖掘。

(图片:团队成员与幼儿园孩子的趣味活动)
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乡村教育资源不足的感受愈发强烈。图书种类单一、教具陈旧短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更是奢望。但困境并未让成员们退缩,反而激发了更强大的创造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地取材,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具;通过网络资源,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动画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意识到,乡村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投入,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方法。乡村教育创新需尝试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知识,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团队成员乡村幼儿园服务现场)
在乡村幼儿园的实践之余,乡野筑梦团的同学们也走进了乡村图书馆和养老院。图书馆里,书籍的陈旧与杂乱让人有些惊讶。但成员们没有抱怨,而是齐心协力地整理书架、分类图书。一个有序的图书馆,是乡村孩子和村民们获取知识的宝库。当看到孩子们在整理后的书架前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静静地阅读时,团队成员亦能感知到知识的种子似乎在这片土地上悄悄地生根发芽。

(图片:团队成员图书室服务现场)
养老院里,老人们的生活平淡而略显孤单。成员们陪他们聊天,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战争、丰收、爱情的回忆令人时而哀伤时而感动,岁月的沉淀在他们的脸上定格。几首简单的歌舞便能换来他们由衷的欢笑。那一刻,陪伴的力量在此具象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乡村也依旧在传承与延续。

(图片:团队成员养老院服务现场)
这段社会实践,让团队的每个成员对乡村有了全新的认知。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乡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养老保障的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成员们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实践结束后,通过复盘与反思,团队成员们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还存在诸多不足。面对乡村幼儿园教育的复杂问题,一些成员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在图书馆和养老院的志愿服务中,服务内容和方式还可以更加丰富和专业。但这些不足并没有让成员们气馁,反而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动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服务。

(团队成员在幼儿园门前的合照)
团队合作在这次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员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着不同的特长和优势。有人擅长教育教学,有人精通组织策划,有人善于沟通交流。在实践中,各个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一次次的困难与挑战中得到了升华。有的成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有的成员学会了在分歧中寻找共识,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团队整体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段实践经历,不仅是乡野筑梦团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更是以此团队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社会实践团队与乡村之间的一份珍贵约定。成员们深知,乡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青年建设人才持续的关注和努力。未来,社会审计学院乡野筑梦团将带着这份感悟与收获,继续在乡村这片土地上耕耘。团队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乡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教育,为乡村图书馆和养老院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