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院青年“三下乡”: 探寻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联结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山逐梦 薪火传习”溪望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15日在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对返乡青年李心果进行了关于大漆工艺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专题访谈,探寻大漆工艺创新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大漆工艺:八千年传承的指尖智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手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中国,仍有一群工匠坚守着古老的大漆工艺,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今天,实践团走访了上磺镇“漆果儿”大漆工艺工作室,深入探索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与未来。
大漆工艺,又称漆艺,是一种使用天然漆树汁液作为主要材料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中国,拥有超过八千年的历史。在采访中,工作室的创始人李心果先生向实践团成员大致介绍了大漆工艺的制作流程。从选材、制胎、裱布,到刮灰、描绘、髹漆,再到打磨、推光等十几道工序,每一步都充满了匠人的智慧与耐心。正如李心果先生所言:“大漆的制作就如同人的一生,需要对其反复进行打磨、刷漆、装饰,方能成就一件佳品。”这也恰似他与大漆工艺的缘分,在探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大道”——大漆工艺的传承与发扬。
李心果:让古老大漆走进现代生活
李心果先生感慨道:“大漆工艺绝非仅是一种技艺,它更是文化脉络的传承载体。”他直言,制作一件大漆工艺品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精雕细琢,每一件大漆成品都凝聚着漆匠的匠心与汗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李心果不仅深耕于传统技艺的传承,还勇于创新,积极尝试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力求打造出既彰显传统韵味又契合当代审美的作品。
在采访中,李心果先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大漆传承这条路上的奋斗历程。李心果谈及自己如何走上这条传承之路:“巫溪大漆一直被运用在棺木上,传承受到了局限,我想要打破大漆的传统框架对其进行创新,让它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团成员初步了解了巫溪大漆难以传承和推广的原因。李心果先生将大漆工艺与手镯、手串、戒指等饰品相结合,使大漆更贴近当代大众消费需求。他还提到,巫溪县政府为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搭建了网络销售渠道,助力大漆走出巫溪,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大漆工艺,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