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赴陕西礼泉“青耘”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礼泉县东坪村,聚焦当地飞鼠养殖、御杏种植特色产业,开展实地调研,探寻乡村产业发展密码。
村口攀谈:解锁产业选择密码 实践团一行刚抵达东坪村,便在村口与村书记碰面。在简洁交流后,村书记引领众人至村委小院,开启对村子产业发展的讲述。
谈及飞鼠养殖,村书记介绍,多年前村里经济滞后,传统种植收益微薄,年轻人大量外出,村庄发展陷入困境。一次农业博览会之行,让他发现飞鼠养殖商机——市场需求可观,且适配东坪村山地环境,不占耕地,且飞鼠主要吃柏树叶。经农业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可行后,村干部带头试养,成功后逐步带动村民参与,如今养殖规模与效益渐成气候。
对于御杏种植,村书记提到,东坪村本就有悠久杏树种植史,御杏作为本地特色品种,因独特土壤(沙壤土)、气候(昼夜温差大)条件,口感清甜、品质上佳。过去村民零星种植未形成产业,后经村两委谋划,整合零散种植,打造品牌,让御杏从“自家吃”走向“市场销”。
图为村书记为实践团众人讲述村子产业发展历程。王琦 供图
飞鼠基地:探秘生态养殖模式 随后,实践团随村书记前往飞鼠养殖基地。基地坐落于村后山缓坡,那里整齐排列着养殖舍,一间养殖舍内有二百余只飞鼠。
图为基地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飞鼠养殖规模以及大致收益。王琦 供图
基地负责人说道:“东坪村柏树较多,而飞鼠主要以柏树叶为食,这也是东坪村发展飞鼠养殖的原因之一。”笼舍内将飞鼠一窝一窝分开,日常管理严格,每日清理、定期消毒,还特邀县兽医每月体检。基地负责人还介绍,飞鼠的经济价值极高,粪便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五灵脂。“我们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基地,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还能在基地务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村书记补充道,目前基地年出栏飞鼠3000余只,年产值达8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
图为基地负责人为实践团介绍飞鼠粪便即“五灵脂”。王琦 供图
御杏园里:看“过季”的产业文章 离开飞鼠基地,实践团来到御杏种植园。虽七月中旬已过成熟季,园内杏树依旧枝叶繁茂。地面杂草清理干净,树根覆盖秸秆,兼具保湿与抑草功能。
村书记指向正在修剪枝叶的村民介绍,夏季修剪是关键管理环节,剪掉过密、病弱枝,保障通风透光;同步追施有机肥,为来年结果储能。此外,村里正建御杏深加工车间,投产后可将部分杏子制成杏酱、杏干、杏酒,既延长保质期,又提升附加值,还能吸纳村内闲置劳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御杏园。王琦 供图
乡村新貌:产业带动下的生活蝶变 返程途中,村书记补充,随着村集体收入增长,村里先后完成水泥路修建、路灯安装,建起文化广场与图书室,还引入老师教村民文体活动,村民生活品质与精神面貌双提升。
此次东坪村之行,实践团深入了解到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的活力。飞鼠养殖、御杏种植两大产业,让东坪村从经济薄弱走向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迈进。
图为实践团与村书记的合影。王琦 供图
(通讯员 周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