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青耘实践团走进礼泉县烽火村,开展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旨在让成员从乡村发展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感悟基层奋斗故事。
踏入烽火村: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初遇 7月16日清晨,青耘实践团成员们抵达烽火村。一下车,古朴的村貌与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村口的标识牌,默默诉说着这个村庄承载的岁月故事。青耘实践团的第一站,是烽火村的村史陈列室。陈列室内,老旧的农具、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文件依次陈列,像一部无声的纪录片,还原着烽火村往昔的奋斗场景。
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青耘实践团了解到,烽火村在上世纪就因积极探索农业发展、基层治理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而这一切,离不开劳动模范王保京的引领与付出。王保京是烽火村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自青年时期便扎根这片土地,将一生心血倾注给村庄。
那些关于前辈们战天斗地、突破困境的故事,让成员们听得入神。从如何改良土壤提高粮食产量,到怎样凝聚村民共识建设家乡,每一段过往,都折射出基层群众的智慧与韧性,更饱含王保京的拼搏印记。他带领村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用双手改变贫瘠面貌;钻研农业技术,试种新品种,为粮食增产摸索出路。陈列室里,一张村民们集体劳动的黑白照片格外醒目,阳光洒在田间,人们挥舞着农具,脸上是坚定的神情。这一幕,是王保京与村民们共同奋斗的生动写照,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先辈们为改变村庄面貌付出的艰辛,也对王保京这位“领路人”更生敬意。
图为烽火村村史馆讲解员为青耘实践团讲解烽火村发展历程。陈文斌 供图
交流座谈:学习劳模精神 参观走访后,青耘实践团与烽火村村史馆馆长进行交流座谈。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氛围热烈又亲切。馆长介绍着近年来烽火村在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培育文明村风,每一项工作背后,都是基层工作者的用心付出。而追溯这些工作的精神源头,不难发现王保京留下的深刻烙印——以实干推动发展,以担当凝聚人心,这份传承让烽火村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步伐坚定。
他寄语实践团成员,要珍惜当下机遇,把在烽火村看到的、学到的,转化为未来奋斗的动力,不管是在校园求知,还是今后走向社会,都要保持实干精神,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青耘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在问答间,对乡村发展的逻辑、基层治理的要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王保京所代表的劳动模范精神,有了更具象的认知:那是扎根土地的坚守,是敢闯敢试的勇气,是带领乡亲奔赴美好生活的热忱。
图为烽火村村史馆馆长与青耘实践团展开座谈。陈文斌 供图
离别与收获:带着使命再出发 夕阳西下时,青耘实践团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学习。踏上返程路,成员们的心情格外沉重,并非疲惫,而是被烽火村的故事深深触动后的思索。从历史深处劳模王保京引领的奋斗,到新时代的振兴,烽火村的每一步,都诠释着“实干兴村”的真理,而王保京这位劳动模范,就是“实干”二字最生动的注解。
这次礼泉县烽火村之行,于青耘实践团而言,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场精神的洗礼、知识的探寻。成员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多样路径,感受到基层奋斗的温度与力量,更读懂了劳动模范王保京对烽火村跨越半世纪的贡献——他以一生践行,让奋斗精神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传承。未来,当他们在各自领域前行时,烽火村的故事,王保京的精神,定会成为激励他们踏实奋进、勇担使命的精神养分,指引着他们以实干践行青春价值,为更多“烽火村”般的地方发展,注入属于青年的活力与智慧。
图为青耘实践团在烽火村村史馆前合影留念。陈文斌 供图
(通讯员:郭欣雨 曹玮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