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从大学课堂到乡野田间: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三下乡”团队赴中江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9 阅读:
    来源:张尘 张奕琛 陈欣睿 成都理工大学
   ”2025年8月,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星火耘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前往德阳市中江县,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展开为期数天的实地调研与志愿服务。在德阳市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队通过深入走访和亲身实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非遗文化与红色资源融合,助力产业升级与人才培育,为中江县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调研数据显示,中江县不仅是“蜀中产粮第一大县”,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八年位居全省第一,还拥有中江挂面、中江柚等多项地理标志产品和非遗技艺。挂面村通过“产业+民宿+旅游”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依托黄继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所,打造“红色+非遗”主题旅游线路,2024年共接待游客418万人次。然而,该县也面临人口外流严重、留守儿童比例高等现实问题——约1.2万名留守儿童中超九成由祖辈照看,文化认知与实践能力欠缺成为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针对这些挑战,“星火耘阡”团队制定专项计划,围绕“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三大方向展开实践。
  首日聚焦文化传承。团队参观人民渠博物馆(凯州新城),系统学习当地发展历程与振兴实践,并举办公益义卖,切实助农惠农。随后赴黄继光纪念馆聆听英雄事迹,感悟红色精神,同时开展主题义卖,实现精神物质双向输出。
  次日重点赋能产业。成员走进永安柚无公害采摘基地,实地参与柚树养护,学习现代农业管理知识,体会科技对农业的提升作用。下午转赴挂面村,团队结合专业所学设计特色产品包装,并向村干部学习新媒体直播技能,推动“英雄面”品牌扩大影响力。现场线下直播义卖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
  最后关注多元振兴。团队走访通济蚕桑产业园,体验从传统养殖到现代产业链的创新融合。下午走进留守儿童基地,开展安全教育小课堂和互动游戏,以知识与陪伴传递温暖,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以‘星火’之名耕耘希望,愿为中江埋下长久的振兴种子。”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跟进挂面文创产品开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项目,真正让科技与文化扎根乡土,谱写乡村振兴的“成理答卷”。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