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六一散队专访龙砂医派传承人魏学礼教授

    发布时间:2025-09-07 阅读:
    来源:薪火实践团六一散队
  一场跨越八百年的对话,
  在五运六气的玄机与经方的智慧中,
  年轻学子触摸中医活态传承的脉搏。
  一、缘起:走进龙砂医派圣地
  2025年盛夏,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六一散队”踏进无锡市中医医院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寻访龙砂医派传承人魏学礼教授,探寻千年医脉传承之道。
       
  龙砂医派源于江苏无锡,扎根于江阴龙山、砂山地区。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至今已近800年,历经明清发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龙砂医派以运气学说为根基,高度重视对《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钻研及应用。它拥有三大绝学:借助五运六气预测疾病,构建开阖枢经方体系,开展肾命膏方养生。如今,龙砂医派积极履行当代使命,在青海设立中藏医龙砂工作室,尝试运用运气理论攻克高原病难题,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对话传承人:魏学礼的“天人相应”诊疗思想
  在研究院的“经方诊室”,血液科主任魏学礼刚结束门诊,白大褂上别着一枚“龙砂徽章”。面对实践团的提问,他娓娓道出龙砂医学的临床精髓:
  1.五运六气:疾病治疗的锚点
  “2022年一位持续高热、血小板骤降的患者,多科室会诊难明病因。我们结合己亥年‘火运不及’的运气特征,推断为湿热毒邪内伏,最终锁定蜱虫叮咬所致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魏学礼以亲身案例阐释五运六气的实战价值——通过分析当年司天在泉之气(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为急症诊疗提供方向锚点。
       
  2.经方活用:以“开阖枢”理论活用经方
  “小柴胡汤不只治少阳病!”他翻开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医案:患者口苦胁痛、寒热交替,看似少阳证,实则因少阴枢机不利导致血虚。魏学礼以“开阖枢”理论调整经方配伍,在补肾基础上加入柴胡、黄芩调畅气机,使疗效倍增。
        
  3.膏方治本:激活肾命系统
  展示柜中一罐“龙砂膏滋”引起队员好奇。“此乃‘改良生血合剂’”,魏学礼解释其组方逻辑:黄芪、当归补气血为君,菟丝子固肾为臣,佐以丹参、三七活血,使以白花蛇舌草清余毒。常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效良好,其核心在于激活肾命系统的自愈潜能。
  4活态传承:从太湖之滨到世界舞台
  龙砂医学的“非遗”属性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形成了活态传承。
  在研究院的“全球工作站地图”前,队员们惊叹于龙砂医派的辐射力:45个国内外传承站点遍布欧美亚非,瑞士中医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相继签约合作.“我们培养传承人像种竹子”,院长陆曙比喻道:深扎根(经典背诵)、慢沉淀(跟师临证)、猛拔节(独立创新)。如今,这套培养模式已培育出8位顾植山亲传弟子、2000余名流派传人。
  5学子手记:在千年医脉中看见未来
  “原以为五运六气是玄学,现在明白它真的能够预测疾病。”队员唐书慧在笔记中写道。而队长杨丰华的感悟更深刻:“龙砂医家用‘开阖枢’破解经方,用膏方调和命门,他们把《内经》变成可触摸的生命智慧——这才是中医该有的样子。”
  离开展馆时,夕阳为“龙砂医派”牌匾镀上金边。魏学礼赠予实践团一本新出版的《龙砂医派》,扉页题字:“经典是舟,临床为海,愿诸君做破浪之人。”
  结语
  当年轻的手指拂过发黄的《龙砂医案》,
  当己亥年的蜱虫病案遇上丁未年的五运推演,
  这一刻我们终于懂得:
  所谓传承,
  是让八百年前的星光,
  照亮今人探索的黑夜。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