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6月25日至30日,皖江工学院“青春筑梦田野间·躬行实践助振兴”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人,满怀热情奔赴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姚圩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筑梦田野间·躬行实践助振兴”为主题,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扎实服务,架起青年与乡村的连心桥。
初识乡土:脚步丈量村情,感知时代脉动
活动首日,实践队抵达姚圩村,受到村委会和村民的热烈欢迎。村支书在简朴而真诚的欢迎仪式上,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历史沿革、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队员们勾勒出当代中国乡村的真实图景。随后,队员们分组入住热情好客的农户家中,放下行囊即融入乡情。在村干部带领下,大家穿行于村庄阡陌,实地考察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对乡村的“形”与“魂”有了初步却深刻的感知。晚间,团队内部会议热烈讨论,明确纪律安全,并与房东促膝长谈,倾听农家故事,理解其生计来源与生活日常,国情认知在点滴交流中深化。
汗洒禾田:躬耕方知不易,粒粟凝结艰辛
次日,实践的核心落在“田野躬行”。晨曦初露,队员们便在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下,走向田埂地头。无论是弯腰插秧、挥锄除草,还是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如茶园管护、果园采摘)的劳动,烈日下的汗水浸透衣衫,泥土沾满手足。老农现场讲授的作物知识、节气农谚、传统智慧,让书本理论在泥土芬芳中鲜活起来。亲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粒粒皆辛苦”的古训不再是抽象概念,劳动观念与节约意识在身体力行中自然生根。傍晚,队员们更是在房东手把手教导下,学习烹饪地道农家菜,柴火灶旁升腾起浓浓的生活气息与互助情谊。
寻根问策:聆听岁月故事,献策乡村未来
第三天,实践队兵分两路。一路队员怀着敬意拜访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老党员和老支书。老人们动情讲述村庄的沧桑巨变、尘封的红色记忆、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淳朴的家风家训。队员们认真记录口述历史,珍贵的乡村文化基因得以留存。同时,大家兴致盎然地学习了一项简单的当地传统手工艺(如竹编、剪纸),亲身感受非遗魅力。另一路队员则聚焦村庄发展,围绕“乡村旅游潜力挖掘”或“特色农产品推广”等主题,精心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他们深入农户、走访乡贤、请教村干部,收集一手资料,为乡村发展把脉问诊。队员们还积极参与村容美化、政策宣传等力所能及的公共服务,以行动融入乡村建设。
感恩践行:服务温暖人心,惜别情谊深种
第四天,实践进入“知行合一·服务奉献”阶段。队员们主动帮助房东家庭清扫庭院、整理内务,用朴实的劳动表达连日来悉心照料的诚挚谢意。最后一日,实践队在依依惜别中召开总结会。队员们畅谈收获:对“三农”问题的理解从书本跃入现实,变得直观而深刻;艰苦环境的磨砺锻造了坚韧意志与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解决了田间地头的实际问题;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的深情厚谊,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农民的淳朴与坚韧。临行前,实践队将初步整理的调研建议与诚挚的祝福留给村委会,满载着泥土的芬芳与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程。
筑梦沃野:青春实践书写振兴篇章
此次“三下乡”活动圆满落幕,成效显著:
深化认知,厚植情怀: 青年学子直观感知了当代中国乡村的发展脉搏与真实挑战,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显著增强。
磨砺品格,崇尚劳动:农事体验深刻培养了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提升能力,知行合一: 调研、服务、协作过程全面提升了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反哺乡村,注入活力: 实践队为当地带来了青春朝气、新知识视野及基于调研的务实发展建议。
情系乡土,纽带永续: 与村民同甘共苦建立的真挚情感,成为连接高校学子与广袤乡村的坚实纽带。
青春的脚步丈量田野,躬行的汗水浇灌梦想。皖江工学院大学学子以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写下了充满朝气与担当的生动注脚,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 定信念。这场田野间的青春筑梦之旅,必将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强国兴农的伟大实践。
皖江工学院大学团委 / 艺术设计学院青春筑梦田野间·躬行实践助振兴队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