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塔里木大学 “智链湘疆” 团队:以访谈破题,跨域解南疆水利之难

    发布时间:2025-09-07 阅读:
    来源:黄仁祥 杨锦秀

  2025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28 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智链湘疆:智慧水利技术应用调研团”,以访谈为核心调研方式,跨越新疆阿拉尔与湖南长沙两地,与水利干部、棉农、技术专家及企业代表深度交流,精准捕捉南疆智慧水利发展需求,嫁接长沙先进技术经验,为破解阿拉尔市 “水少业旺” 的资源矛盾注入关键动能,成为高校 “三下乡” 活动中以对话促实践、以调研解难题的亮眼范例。

  阿拉尔市作为南疆农业核心区域,大片林果基地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其水资源条件却先天薄弱 —— 新疆全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 3%,阿拉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农业用水占比却居高不下。尽管当地已投入建设多处斗渠监测点与闸门控制系统,搭建起基础水利信息化框架,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级灌溉渠道,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仍存在明显短板。为摸清这些痛点的实际情况,7 月 1 日至 4 日,团队深入阿拉尔市及周边团场,开启首轮 “接地气” 的访谈调研。

  在阿拉尔的调研过程中,团队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层分类访谈,通过多样化对话形式挖掘真实需求。经访谈发现,当地水利发展存在多重难题:硬件层面,现有闸门控制系统存在数据传输延迟现象,部分斗渠监测点因风沙侵蚀频繁出现故障,影响日常监测效率;生产层面,“干播湿出” 技术推广后,缺乏实时用水量监测设备,棉农只能依靠经验判断灌溉时机,难以实现科学用水;产业层面,盐碱水养殖实验区虽取得良好效果,但因缺少智慧监测手段跟踪水质变化,这一优质模式的推广受到严重制约。团队将这些访谈内容系统梳理,形成《阿拉尔市智慧水利需求访谈实录》,为后续技术引入划定精准方向。

  为匹配适配的解决方案,7 月 5 日至 20 日,团队转战湖南长沙,将访谈重点聚焦于 “先进技术经验获取”。在数字孪生浏阳河项目指挥部,团队与项目技术总监围绕防洪 “四预” 系统(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展开 2 小时深度访谈,详细探寻该系统提升圭塘河洪水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的技术逻辑,以及在复杂地形中传感器布设的核心参数;在长沙某智慧水利设备企业,研发部经理通过访谈为团队拆解 “智能灌溉调度算法”,针对性解答 “干旱地区如何通过数据优化减少灌溉用水量” 的关键问题;此外,团队还与长沙理工大学智慧水利专业教授开展专题访谈,针对阿拉尔的实际痛点,请教 “风沙环境下监测设备防护方案”“盐碱地水质智慧监测指标设定” 等具体问题,并形成《长沙智慧水利技术访谈纪要》。

  为推动 “访谈成果” 向 “落地方案” 转化,团队创新推出 “湘疆对比访谈” 机制:联合长沙理工大学实践团,组织两地水利工作者开展线上对话,阿拉尔团场水利员提出的 “长距离渠道如何分段监测” 难题,与长沙技术专家给出的 “按 5 公里间隔布设中继站” 建议实现直接对接;8 月 20 日至 28 日,团队重返阿拉尔,以访谈成果为核心,在 10 团、12 团举办 “智慧水利技术推介会”,通过 “还原访谈痛点 + 匹配技术方案” 的形式,向当地水利人员与种植户直观讲解 “如何用长沙数字孪生技术解决数据延迟问题”“‘干播湿出’技术如何搭配简易监测设备”,并现场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方案细节。

  此次实践中,团队以访谈为核心抓手,累计形成《阿拉尔市智慧水利需求访谈实录》《长沙先进技术访谈纪要》《湘疆跨域对话整理》3 篇访谈录,梳理出 “硬件故障”“数据缺失”“技术适配” 3 大类 18 项具体问题,对应形成 12 条可落地的技术建议。团队指导老师李同玺表示:“访谈让我们避开了‘拍脑袋’引入技术的误区,确保每一项方案都源于一线需求、基于成熟经验。” 阿拉尔市水利局副局长则评价道:“调研团的访谈成果,好比为我们的水利工作做了一次全面‘体检’,让后续技术改造的方向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据悉,团队将以此次访谈积累的一手资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阿拉尔市智慧水利技术适配报告》,并持续跟踪当地技术改造进展,通过后续线上访谈及时调整方案,让 “访谈成果” 真正转化为推动南疆水利现代化的 “发展实效”。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