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塔里木大学 “智链湘疆” 团队:访谈破题,技术搭桥,解南疆水利之困

    发布时间:2025-09-07 阅读:
    来源:黄仁祥 高纯功

  2025 年 7 月至 8 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智链湘疆:智慧水利技术应用调研团”,以访谈为核心调研方法,跨越新疆阿拉尔与湖南长沙两地,深度对接水利一线需求与先进技术资源,为破解阿拉尔市 “水少业旺” 的水资源矛盾探寻路径,成为高校 “三下乡” 活动中以实践对话推动问题解决的生动样本。

  阿拉尔市作为南疆农业经济重镇,林果产业与棉花种植是当地经济支柱,然而水资源禀赋却先天薄弱 —— 新疆全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 3%,阿拉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农业用水占比却居高不下。尽管当地已建成斗渠监测点、闸门控制系统等水利信息化设施,但面对纵横交错的各级灌溉渠道,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仍有明显短板。为精准掌握这些痛点,7 月 1 日至 4 日,团队首站深入阿拉尔市及周边团场,以 “接地气” 的访谈开启调研。

  在阿拉尔的调研中,团队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层分类访谈:与水利干部交流设备运行状况,向棉农了解灌溉实操难题,同技术人员探讨运维瓶颈。通过多轮对话,团队精准梳理出三大核心问题:硬件层面,现有闸门控制系统存在数据传输延迟,部分斗渠监测点因风沙侵蚀频繁停机;生产层面,“干播湿出” 技术推广后,缺乏实时用水量监测设备,棉农灌溉时机判断仍依赖经验;产业层面,盐碱水养殖实验区成效显著,但因缺乏智慧监测手段跟踪水质变化,先进模式难以规模化推广。这些一手信息被系统整理成《阿拉尔市智慧水利需求访谈实录》,为后续技术对接划定清晰方向。

  为匹配适配解决方案,7 月 5 日至 20 日,团队转战湖南长沙,将访谈重点转向 “先进技术经验挖掘”。在数字孪生浏阳河项目指挥部,团队与技术总监展开 2 小时深度对话,详细拆解防洪 “四预” 系统(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技术逻辑,重点了解该系统如何提升圭塘河洪水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以及复杂地形下传感器布设的核心参数;在长沙某智慧水利设备企业,研发部经理通过访谈详解 “智能灌溉调度算法”,针对性解答 “干旱地区如何通过数据优化减少灌溉用水量” 的关键疑问;此外,团队还与长沙理工大学智慧水利专业教授开展专题座谈,围绕阿拉尔风沙环境下监测设备防护、盐碱地水质智慧监测指标设定等具体问题寻求专业方案,并形成《长沙智慧水利技术访谈纪要》。

  为推动访谈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团队创新搭建 “湘疆跨域对话” 平台:联合长沙理工大学实践团,组织两地水利工作者开展线上交流,阿拉尔团场水利员提出的 “长距离渠道分段监测” 难题,与长沙技术专家给出的 “按 5 公里间隔布设中继站” 建议实现精准对接;8 月 20 日至 28 日,团队重返阿拉尔,在 10 团、12 团举办 “智慧水利技术推介会”,以 “还原访谈痛点 + 匹配技术方案” 的形式,向当地水利人员与种植户直观讲解 “数字孪生技术解决数据延迟”“简易监测设备适配‘干播湿出’” 等实操方案,并现场收集反馈,进一步优化细节。

  此次实践中,团队以访谈为核心抓手,累计形成 3 篇高质量访谈录,梳理出 “硬件故障”“数据缺失”“技术适配” 3 大类 18 项具体问题,对应产出 12 条可落地的技术建议。“访谈让技术帮扶避免了‘纸上谈兵’,每一项方案都源于一线真实需求、依托成熟技术经验。” 团队指导老师李同玺表示。阿拉尔市水利局副局长评价道:“调研团的访谈成果,就像为我们的水利工作做了一次全面‘体检’,让后续技术改造的方向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据悉,团队将基于此次调研积累的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阿拉尔市智慧水利技术适配报告》,并通过后续线上访谈持续跟踪当地技术改造进展,及时调整优化方案,让 “访谈成果” 真正转化为推动南疆水利现代化的 “发展实效”。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