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28 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智链湘疆:智慧水利技术应用调研团”,开启了一场跨越新疆阿拉尔市与湖南长沙两地的实践调研。团队深入南疆田间地头倾听基层声音,奔赴湖南技术阵地对接先进经验,以深度对话为桥梁,精准破解阿拉尔市水资源管理难题,成为暑期 “三下乡” 活动中以调研促实践、以技术助发展的鲜活样本。
阿拉尔市地处南疆绿洲核心区域,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势头强劲,但 “水资源短缺” 与 “高效利用” 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制约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瓶颈。长期以来,当地采用的传统水利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下农业生产对用水精准化、调度智能化的需求,引入适配的智慧水利技术迫在眉睫。为摸清当地水利现状的真实痛点,调研团将 “一线访谈” 作为核心调研方式,于 7 月初率先深入阿拉尔市及周边团场,开启 “扎根基层” 的调研工作。
在阿拉尔的调研阶段,团队创新采用 “分层访谈” 策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对话,确保需求收集全面、无偏差。与基层水利工作者交流时,团队了解到诸多实际难题:当前运行的水利信息化系统频繁出现设备故障,数据传输稳定性不足,且受阿拉尔干燥、温差大等特殊环境影响,部分水利设施老化速度加快,后期维护难度与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工作人员在日常渠道巡查、用水调度过程中,缺乏实时化、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只能依赖传统人工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还难以快速应对突发用水需求。
走进连队田间,棉农与林果种植户的反馈更显迫切。不少农户表示,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节水种植技术,但由于缺乏对农田用水量的精准监测手段,实际生产中常出现 “用水过剩浪费” 或 “供水不足影响作物生长” 的情况,既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也给农业收成带来不确定性。团队将这些来自一线的诉求逐一记录、分类整理,最终形成一份涵盖设备、技术、管理等多维度的《阿拉尔市智慧水利需求清单》,为后续技术对接明确了 “靶心”。
为实现 “需求” 与 “技术” 的精准匹配,7 月中旬,团队转战湖南长沙,将调研重点转向先进技术的学习与借鉴。在长沙智慧水利项目现场,团队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聚焦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 —— 从水资源动态监测的数据采集,到防洪调度的模拟推演,技术负责人详细讲解了该技术如何通过 “实时感知 + 精准模拟” 提升水利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率,为团队破解阿拉尔水利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在当地智慧水利设备企业,研发人员通过拆解设备、现场演示,向团队详解智能灌溉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流程,并针对团队提出的 “设备在南疆干旱环境下的适配性”“抗风沙性能” 等疑问,给出了定制化的技术优化建议,消除了设备应用的环境顾虑。此外,团队还专门邀请长沙理工大学智慧水利领域的教授开展专题访谈,围绕阿拉尔水利设施现状、特殊地理环境下技术应用难点等问题寻求专业指导,收获了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为推动访谈成果落地转化,团队创新搭建 “湘疆跨域对话” 平台,让阿拉尔的基层需求与长沙的先进技术直接对接。8 月下旬,团队重返阿拉尔,以前期收集的痛点问题为导向,在当地团场举办智慧水利技术推介会。会上,团队以 “梳理访谈痛点 + 匹配技术方案” 为核心,向水利工作人员与农户系统讲解数字孪生监测系统、智能灌溉设备等适配技术的应用方法,并现场倾听反馈,对方案细节进行优化调整 —— 例如针对农户提出的 “智能设备操作复杂” 问题,团队当场承诺后续将制作简易图文手册,并开展线上实操培训。
此次暑期实践,团队累计形成多篇访谈录,不仅全面梳理出阿拉尔市水利发展中存在的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不稳、精准监测缺失等问题,更针对性地形成了一系列可落地的技术建议。团队指导老师表示,一线访谈让调研工作 “接地气、贴需求”,确保每一项技术方案都能精准解决实际难题;阿拉尔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评价,调研团的成果为当地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有效减少了探索成本。
下一步,“智链湘疆” 团队将继续深挖访谈资料,进一步完善技术适配方案,同时持续跟踪当地水利建设进展,通过线上访谈、定期回访等方式及时调整优化方案,让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南疆智慧水利发展的实效,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高校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