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暑期实践显担当:“智链湘疆” 团队深耕调研,为南疆水利智慧化发展破局赋能

    发布时间:2025-09-07 阅读:
    来源:黄仁祥

  2025 年 7 月至 8 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智链湘疆:智慧水利技术应用调研团” 跨越千里,在新疆阿拉尔市与湖南长沙两地开展暑期实践调研。团队以 “对话一线、破解难题” 为核心,深度联动基层水利工作者、农户与技术专家,精准挖掘南疆智慧水利发展痛点,嫁接先进技术资源,为当地水资源管理升级注入高校动能,成为暑期 “三下乡” 活动中践行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阿拉尔市坐落于南疆绿洲核心区,农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水资源短缺与高效利用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制约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瓶颈。长期以来,当地沿用的传统水利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下农业生产对用水精准化、调度智能化的需求,引入适配的智慧水利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摸清真实情况、找准核心痛点,调研团将 “一线访谈” 作为调研核心手段,于 7 月初率先进驻阿拉尔市及周边团场,开启 “沉浸式” 调研工作。

  在阿拉尔调研期间,团队创新采用 “分层访谈” 模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对话,确保需求收集无遗漏、无偏差。与基层水利工作者交流时,团队了解到,当前当地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中,设备故障频发、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突出,加之阿拉尔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部分设备易受环境影响损坏,后期维护难度与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工作人员在日常渠道巡查、用水调度过程中,缺乏实时数据支撑和智能化辅助工具,导致工作效率偏低,难以快速响应用水需求变化。

  走进连队田间地头,棉农与林果种植户的反馈更显迫切。不少农户表示,近年来当地推广节水种植技术后,由于缺乏对农田用水量的精准监测设备与科学管理方法,时常出现 “该浇水时没水、无需浇水时过量供水” 的情况,既造成水资源浪费,又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团队将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逐一记录、分类整理,最终形成涵盖设备、技术、管理等多维度的《阿拉尔市智慧水利需求清单》,为后续技术对接与方案设计明确了 “靶心”。

  为让调研成果真正落地,实现 “需求” 与 “技术” 的精准匹配,7 月中旬,团队转战湖南长沙,开启 “技术溯源” 之旅。在长沙智慧水利项目现场,团队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重点探究数字孪生技术在水资源动态监测、防洪抗旱调度等场景的应用逻辑 —— 从数据采集终端布设,到三维模型构建,再到模拟预测分析,技术负责人的细致讲解,让团队清晰掌握了该技术如何通过 “实时感知 + 精准模拟” 提升水利管理效率;在当地智慧水利设备研发企业,研发人员通过拆解设备、现场演示,向团队详解智能灌溉控制器、土壤墒情传感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并针对团队提出的 “设备在南疆干旱高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抗风沙性能” 等疑问,给出定制化适配建议。

  此外,团队还特别邀请长沙理工大学智慧水利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访谈。围绕阿拉尔市水利设施老化、特殊气候下技术应用难点等问题,专家结合多年研究经验,提出 “分区域改造水利设施 + 优先试点低成本智能设备” 的建议,为团队后续方案优化提供了专业支撑。

  为打通 “需求 — 技术” 对接最后一公里,团队创新搭建 “湘疆跨域对话” 平台。8 月下旬,团队重返阿拉尔市,在当地团场举办智慧水利技术推介会。会上,团队成员以 “痛点梳理 + 技术匹配” 为脉络,向水利工作人员与农户详细讲解数字孪生监测系统、智能灌溉设备等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与实操方法,并现场收集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即时优化。例如,针对农户提出的 “智能设备操作复杂” 问题,团队当场承诺后续将制作图文版操作手册,并开展线上培训。

  此次暑期实践,团队累计完成 20 余篇访谈录,梳理出设备维护、数据应用、技术推广等 6 大类 18 项具体问题,形成《阿拉尔市智慧水利技术适配建议方案》,涵盖 10 余项可落地的技术措施。“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精准把脉’,只有扎根一线,才能让技术方案真正贴合需求。” 团队指导老师表示。阿拉尔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也评价道:“调研团的成果为我们指明了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下一步,“智链湘疆” 团队将持续深化访谈成果应用,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细节。同时,团队将通过线上访谈、定期回访等方式,跟踪当地技术落地进展,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动态调整方案,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南疆智慧水利发展的实效,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高校智慧与力量。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