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乡”约中江:成理学子以智慧与温度点亮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
  夏末秋初,德阳市中江县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2025年8月,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星火耘阡”社会实践团队走出课堂、走进乡村,以“科技传承文化、创新激活乡村”为使命,在这片兼具丰厚物产与红色历史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中江县不仅以“蜀中粮仓”闻名,粮食产量十八连冠,还孕育了中江挂面、中江柚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当地借助“红色+非遗”文旅新模式,成功吸引数百万游客,但人才外流、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星火耘阡”团队依托专业背景与青春热情,量身定制多项实践活动,致力为中江振兴注入高校智慧与青年力量。
  实践首日,团队走访人民渠博物馆与黄继光纪念馆。同学们不仅系统学习中江发展脉络,还主动承担志愿讲解工作,用年轻人的语态还原历史场景、传递红色精神。同步开展的公益义卖,将文化传播与助农切实结合,实现“情怀+实践”的双向赋能。
  第二天,团队深入永安柚基地与挂面村,亲身参与现代农业管理,并借助新媒体技能为当地产业“插上云翅膀”。队员们现场尝试直播,帮助村支书开拓线上销路,推动“英雄挂面”等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最后一天,团队探访通济镇蚕桑产业园,感知传统工艺与现代经济的融合创新。下午他们走进留守儿童基地,通过“安全教育”主题文化课堂与游戏互动,为孩子们带来知识、艺术和情感上的陪伴,以实际行动弥补部分家庭教育缺失的遗憾。
  “我们不只是短暂的访客,更希望成为连接城乡、传递温度的桥梁。”团队成员表示,后续将持续推进留守儿童关爱与非遗产品开发等项目,真正实现“实践一程、帮扶一路、影响一生”的初衷。在这场以乡土为课堂的实践中,成都理工大学的同学们用脚步丈量振兴之路,以科技与人文为双翼,助力中江县的乡村振兴事业书写更加饱满的青春注脚。
  
  编辑:张冕航 周俊 成都理工大学
  (通讯员 李志越)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