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溯源抗战魂 星火照乡邻 天津师范大学学子于天津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天津师范大学“溯源抗战魂·星火照乡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系统挖掘、生动宣讲抗战历史,帮助基层群众了解抗战历程、铭记先辈奉献,传承爱国情怀,以青年行动传承红色火种。

红迹解码——从老建筑里读出青春答案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一二九纪念馆。青砖灰瓦的建筑承载着厚重历史,馆内粗瓷大碗、洗得发白的学生装、“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油印传单,以及1935年北平学生游行的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青年学子为民族救亡挺身而出的热血场景。讲解员讲述了青年学生冲破反动军警封锁、高呼抗日口号的事迹,“国家都要没了,读书还有什么用”的呐喊,让成员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青年的家国担当。

随后,团队走进觉悟社旧址。这座白墙灰瓦的宅院曾是周恩来、邓颖超等进步青年的活动场所,旧书桌、搪瓷缸等物品还原了百年前青年们讨论“中国出路”“青年使命”的场景。西厢房展出的觉悟社成员照片及书信,尤其是邓颖超“国难当头,我辈青年岂能坐视”的手书,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投身救亡图存事业的坚定信念。

乡音传史——让烽火故事浸润田间地头
团队前往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安幸生烈士故居。成员们怀着崇敬心情有序参观,聆听讲解,观看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烈士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次日,成员们回到了中河头红色教育中心展开宣讲,先播放抗战历史纪录片片段,硝烟弥漫的战场、英勇的战士、支援抗战的群众等场景,将大家思绪拉回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随后,成员结合PPT讲述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从平型关大捷到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还特别提及天津周边的抗战史实,让村民感受到抗战与英雄就在身边。
宣讲中穿插互动问答环节,村民踊跃参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讲述了自家八路军长辈的抗战经历,质朴语言中流露出对先辈的崇敬与自豪。互动让大家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进了对抗战精神的感悟。


社区共燃——以民族精神为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
最后一站,实践团队联合香榭里社区、南营门街道团工委开展抗主题宣讲活动,社区党员、居民及青少年代表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庄重。

宣讲人以深情激昂的语调,通过生动案例讲述天津军民抗战期间的英勇无畏与坚韧不拔,让听众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现场不时响起掌声。随后,宣讲人讲述抗战中的青春力量,那些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年轻人,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少年志与民族魂,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在场青少年明白肩负的责任。

问答环节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踊跃举手,积极回应关于抗战历史的问题,展现出对抗战知识的浓厚兴趣与良好掌握。几位老人也参与其中,结合自身或听闻的经历,分享抗战相关故事,质朴的讲述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抗战岁月的艰辛与先辈的英勇。通过这一环节,大家对抗战历史和精神的认知进一步深化,纷纷表示会珍惜当下和平,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是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从场馆探访到乡村、社区宣讲,每一步实践都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未来的日子里,吾辈将以先辈为榜样,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