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郭云欣) 为深入了解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9日,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实践队前往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对当地金线莲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实践队员走进多个金线莲生产加工基地,近距离观察新型栽培繁育技术的应用情况,体会科技如何赋能特色农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当天上午,实践队抵达南靖金线莲生产基地。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金线莲栽培瓶准备室。干净整齐的实验环境和高标准的操作流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严谨与规范。通过讲解,他们了解到,瓶栽是金线莲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不仅保证了种苗质量,还为规模化栽培提供了保障。
随后,队员们走进炼苗车间,观察不同品种的金线莲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生长。炼苗是组培育苗进入大棚栽培前的关键环节,需要精准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实践队员认真记录操作要点,不时提出疑问,工作人员耐心作答,现场气氛热烈。
在金线莲大棚栽培区,绿意盎然的植株整齐排列,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队员们仔细观察金线莲的生长状态,了解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管理措施。工作人员介绍,依托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金线莲实现了周年生产,突破了传统依赖季节与野生资源的局限,大大提升了产量与稳定性。
此外,实践队员还参观了袋装繁育区,近距离观看金线莲在基质袋中的培育方式。相比瓶栽,袋栽更适合扩大种植面积,同时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整体效益。这些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为金线莲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工厂工作人员展开深入交流。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金线莲产业链的构建过程:从组培育苗到炼苗栽培,再到加工包装与市场推广,科技创新贯穿始终。他们还分享了近年来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在科研院校支持下,南靖逐步建立了“科研+产业+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
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问题。通过交流,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
通过一天的调研,实践队员们切实感受到科技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金线莲作为珍稀中药材,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一位实践队员表示:“亲眼见到金线莲从瓶栽到大棚栽培,再到袋装繁育的全过程,我深刻体会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艰辛与价值。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把专业知识学到实处,未来才能真正服务‘三农’。”
此次“观助农产业,行兴农之路”的社会实践,不仅让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们增长了专业知识,也让他们理解了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他们在调研中看到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光明前景,也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信念。
未来,实践队员们表示将继续把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关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探索如何在科研与生产之间架起桥梁,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用青春力量谱写新时代的兴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