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云欣) 7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赴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实践队,走进南靖土楼与云水谣,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参观、宣传交流与实地体验,队员们既追寻文化记忆,又探寻科技赋能助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的路径。
云水谣古道悠悠,历史文化厚重。实践队员们踏上这条承载岁月印记的乡村文化之路,先后来到南靖土楼群和云水谣古镇,深入感受当地独特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古老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溪与散落其间的土楼群落,勾勒出一幅独具闽南韵味的乡土画卷。
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南靖土楼的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了解到土楼不仅是一种居住形态,更是一种蕴含团结互助精神的生活方式。通过这次实地探访,大家深刻感受到乡村文化传承对推动乡村振兴、塑造地域品牌的重要意义。
在云水谣国家电网服务点,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电网建设历史宣传展板,了解到电力发展在推动乡村生产和生活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从最初的供电不足到如今的智能电网,当地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正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缩影。
服务点工作人员还向队员们介绍了电力保障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农产品冷链储藏、加工车间用电等,为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可靠支持。队员们表示,通过参观与学习,他们更加理解了电网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密切联系。
实践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助力当地农产品宣传推广。当天,他们走进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专业产品宣传站,与当地工作人员一同向游客介绍特色蜂蜜产品。队员们耐心讲解蜂蜜的来源、功效与食用方式,向游客传递科学消费理念。
“在课堂上学习的蜂学知识,今天真正用在了推广和服务中。”一位队员感慨地说。通过与游客的互动,队员们不仅增强了表达与实践能力,也为当地农产品扩大了影响力。
此外,队员们还体验了当地米酒的制作过程。村民们手把手传授技艺,从蒸米、加曲到发酵,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传统智慧。队员们在亲身实践中认识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营销的结合,正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队员们还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汇报,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云水谣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溯源之旅,更是一场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探索实践。
一位实践队员表示:“在电网服务点,我们看到科技改变乡村生活;在宣传站,我们用所学知识助力农产品推广。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青年学子肩负的责任,就是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力量。”
一天的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们对南靖的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科技赋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云水谣古道到现代电网,从传统米酒到特色蜂蜜,当地乡村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他们眼前。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的学子们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也为当地特色产业宣传贡献了力量。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挥所学专业优势,把青春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热情。
在云水谣的青山绿水间,这群青年学子的脚步镌刻下青春的印记,也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