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淮北理工学院学社联联合撮城社区开展暑期支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
    来源:史景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切实践行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淮北理工学院学社联组建的赴合肥市肥东县撮城社区教育关爱支教团,于八月中旬抵达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城社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团队通过知识传授、素质拓展与心灵陪伴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学生送去温暖与希望,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支教团成员充分结合自身特长与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知识+兴趣+实践”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丰富多样,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辅导外,还创新性地开设了科学实验、心理健康、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全方位助力孩子们成长。撮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些课程既兼顾了学业辅导,又融入了科学探索和传统文化,孩子们参与度特别高,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为社区暑期教育补充了鲜活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辅导小朋友完成暑假作业 王璐瑶 摄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支教团成员带领学生们利用纸杯等常见材料,动手制作简易投影仪。团队成员先向孩子们讲解了投影仪的基本原理——光线通过透明图案时会在墙面形成倒影,随后分发纸杯、透明薄膜、橡皮筋等材料。孩子们跟着志愿者的示范,先将薄膜固定在杯口当作“镜头”,再将自己画出的图案对准杯底,光源照射后,墙上果然投射出放大的影像,活动室里立刻响起阵阵欢呼。当看到自己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用品制作出能投射影像的 “投影仪” 时,三年级的张同学兴奋地说:“姐姐们的课太有趣了,我以后也想当科学家!”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制作简易投影仪 卢田田 摄

  在心理辅导课上,志愿者们设计了一项名为“同心写字”的互动游戏:每组4-6名学生共用一支笔,笔杆上系着多根绳子,每人牵动一根绳协作完成汉字书写。起初,孩子们手忙脚乱,纸上的“梦想”二字写得歪歪扭扭,但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下,他们逐渐学会主动沟通、调整力度,最终写出工整的字迹。团队指导老师谈到:“心理辅导课上的协作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沟通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义,这正是实践育人的生动体现。”

  图为心理活动课上学生协作写字场景 姚倩 摄

  团队成员还将传统文化课堂搬进教室。志愿者们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了香料的名称与功效后。随后,在团队成员指导下,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用画笔在布袋上描绘创意图案,再将艾草、陈皮等香料细心填入彩布中,制作出一个个棱角分明的香囊。五年级女生刘同学捧着自己的作品说:“想把它送给奶奶,姐姐说艾草能驱蚊,还能保佑健康。” 将非遗手工与实用功能结合,让孩子们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传统文化知识,还收获了能送给家人的“爱心礼物”,这种“文化+实用”的课程设计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图为师生共同制作香囊现场 卢田田 摄

  随着最后一只香囊的收针,淮北理工学院学社联赴合肥市肥东县撮城社区教育关爱支教团的“三下乡”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天的时间里,志愿者们用知识播种希望,用心灵传递温暖,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夕阳下,孩子们挥舞着写满祝福的香囊,与团队成员们依依惜别。这份跨越距离的师生情谊,恰如艾草的芬芳,将永远存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也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王璐瑶 摄

  (文:史景冉 图:王璐瑶 卢田田 姚倩)

三下乡推荐
  • 直播助农西乡行,青春赋能乡村兴
  • 为助力西乡农货拓宽销路、赋能乡村振兴,7月8日,延安大学学子与“汉韵西乡”携手,在西乡县汉韵西乡公司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助
  • 2025-08-2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