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一馆藏尽四时韵,青春步履印乡田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
    来源:王怡 汪思颖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安徽理工大学“文蕴淮南,节气共治”实践团在指导教师曹太阳的带领下,于6月28日至7月1日奔赴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文化传承与基层服务,通过沉浸式文化宣传、深入乡村调研、参与基层治理等多种形式,贡献青春力量。
  
  沉浸节气文化,播撒智慧种子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寿县二十四节气馆。队员们作为志愿者,积极协助馆方工作,引导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并获得一致好评。团队成员通过问答、发放节气主题书签、明信片、扇子等小礼品,有效激发游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二十四节气馆内丰富的生产农具、节气美食、中药材展示及多媒体资源,更让队员们理解节气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团队成员在二十四节气馆进行游客问答互动(摄影:魏雅婷)
  
  深入乡村一线,践行服务担当
  
  离开节气馆,团队深入隐贤镇牌坊村。6月30日清晨,队员们来到村委会,认真清扫党员活动室,擦拭桌椅门窗,为即将召开的党员大会营造整洁环境。随后,他们走村入户,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队员们通过耐心沟通,有效填写数份问卷,初步收集了关于农村种植结构、土地二次分配、宅基地了解程度等方面信息。下午,团队走访隐贤镇老街,拍摄视频宣传素材,感受当地独特的历史风貌与民俗风情。
  
  团队成员协助村委会开展党支部大会(摄影:魏雅婷)
  
  7月1日,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团队成员在村主要路口协助疏导交通,保障路过的村民和前往参加纪念活动的党员的通行安全。在庄重的党员大会期间,队员们积极承担会务服务,引导签到、烧水端茶,展现了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这些大学生真不错,干活踏实,有礼貌!”牌坊村党支部书记赵彬彬称赞道。会后,队员们主动整理会场,待会场恢复整洁后才离开。
  
  牌坊村党支部书记赵彬彬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摄影:魏雅婷)
  
  躬行乡土实践,淬炼青春担当
  
  短短数日的寿县之行,对安理学子而言,正是红色基因、乡土情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淬炼。正如队员周琦所说“以前总觉得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这次‘三下乡’体验下来才发现,它共同体现在每一次问卷调查的耐心问候中、每一句访谈的文化领悟中、每一次为民服务的温暖笑容中。”队员们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在服务村民的亲身实践中厚植了乡土情怀,更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深刻道理。
  
  团队在二十四节气馆合影留念(摄影:魏雅婷)
  
  以青春之我,应国之号召,悟大地之文脉,踏乡路,传乡音。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安徽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行动。团队在寿县留下的不仅仅是服务的汗水,更是青春的印记。他们用行动证明,当代大学生有抱负有能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服务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人:王怡 汪思颖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