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公行实践 | 禾风绘梦入乡野,实践探路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河海大学禾风绘梦实践调研团队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农村现代化建设则是推动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政策密集出台,彰显出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坚定决心与长远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现代化建设部署,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径,2025年6月7日,公共管理学院“禾风绘梦”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深切关注,走进常州一号农场,在田间地头的沉浸式调研中,解码当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逻辑与发展规律。
图为一号农场生产加工流程图示(吴言蹊摄)
 
  智能温室显科技 作物生长得佳境
  当天上午,实践团队抵达常州茅山一号农场。在农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的蔬果长势喜人,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着各项生长数据,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智能终端,就能精准调控温度、湿度与光照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让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中。这一场景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状态,有的拿出笔记本记录数据,有的向技术人员询问系统的维护成本,大家对科技如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一号农场门口合影(吴言蹊摄)
  循环养殖护生态 精深加工拓市场
  在生态养殖区,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模式让人影响深刻,废弃物经过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这些肥料被精准地用于农场的种植区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养分,形成了绿色环保的生态链条。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难题,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坏利用,构建起一条绿色环保的生态链条。
  走进农产品加工车间,新鲜的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变成了种类丰富的特色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了产品的电商销售平台,介绍了线上销售的运营情况、客户群体以及销售业绩等情况。通过电商平台,农场的特色产品能够突破地域限制,销往全国各地,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农场工作负责人(吴言蹊摄)
  三产融合筑链条 协同发展助振兴
  在与农场负责人的座谈中,实践团成员围绕着农场的运营模式、产业布局以及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农场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农场将有机种植、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电商销售有机结合,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三产融合的模式,绝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各环节之间的深度协同与相互赋能:有机种植为加工和观光提供了优质原料和场景;加工提升了产品价值,为电商销售提供了丰富品类;观光和科普带来了人流和品牌曝光,反哺了产品销售;电商则拓宽了市场,倒逼种植和加工环节不断提升品质。金坛一号农产三产融合的成功实践稳定保障了农产品品质与产量,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同时丰富了农业的多元价值,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农场负责人合影留念(吴言蹊摄)
  此次实地调研让实践团成员对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成员们表示,过去对“科技兴农”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层面,实地看到智能设备的应用、产业链的延伸后,才真切感受到科技与产业融合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未来,禾风绘梦实践团将继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和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作者|吴言蹊 段雅萌
图片作者|吴言蹊 李凌云
三下乡推荐
  • 以血肉之躯,奠今日之安
  • 2025年8月23日,郑州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红途励行”实践团。郑州大学“探寻红色密码,筑牢理想根基”暑期社会实践队的8名
  • 2025-08-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