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薪火映红振兴路:中国农大 “红炬引航” 小队探秘道德坑村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张希语、余意、尹迈婧

  为了探求红色产业发展实效,2025年7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红炬引航”小队以“乡村振兴赋能行”为主题,奔赴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道德坑村,开展探寻红色文化振兴乡村路径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入户调研,求索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的实践路径,让理想在田野生长,担当在实践淬炼,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征程,让青春之花在基层服务与乡村振兴实践中绽放光彩。

解码红色资源

  小队成员首站抵达道德坑村红色博物馆与弘德烈士陵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红色博物馆内,陈列于玻璃展柜中的历史实物默默述说着往昔峥嵘:泛黄的纱布、锈迹斑斑的医疗器械,皆为解放战争时期抢救伤员所用。据讲解员介绍,战争年代,全村展现了“户户住伤员、家家做病房、人人当看护”的感人局面,仅村西一处四合院就先后救治伤员三百余人。馆内正在演出情景剧《一碗羊汤》,生动再现村民舍己为兵、无私拥军的动人历史——他们毅然将仅有的羊汤留给伤员补充营养,自己则以野菜汤果腹。队员们在剧情感召下驻足凝望,深切体会到军民鱼水情深和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

  弘德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风雨洗礼使石碑上的铭文愈加清晰。队员们聆听讲解,了解安葬于此的无名烈士为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事迹。参观结束后,全体成员自发列队肃立,进行一分钟默哀,向革命先烈表达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通过此次沉浸式参观,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与文化灵魂,更是激励新时代青年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

  图为红炬引航小队参观道德坑村红色文化博物馆。尹迈婧摄

​共话振兴路径

  为了解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小队成员在道德坑村村委会办公室对党支部高书记和顾书记进行了专访。

  高书记拿出笔记本介绍道:“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建成红色博物馆,打造“十个一”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80万元。顾书记则重点介绍了特色情景剧演出,如《让娘再送你一程》《一碗羊汤》等,并透露今后将开放游客参与互动环节,增强体验感。他也坦诚当前发展面临瓶颈:“周边村庄纷纷推出红色旅游项目,同质化竞争加剧,原有特色逐渐弱化;想要引进专业策划团队,却又受限于人才短缺。”

  针对村两委提出的问题,队员们结合前期调研数据积极建言:可依托高校研学市场,将红色教育与农耕实践相结合,打造“红色+农业”主题研学路线;也有成员建议提取村内标志性红色建筑及文化符号,开发具有辨识度的文创产品,强化品牌特色。双方围绕相关建议进行了务实深入的交流。

  图为红炬引航小队与道德坑村顾书记进行访谈。尹迈婧摄

  图为红炬引航小队与道德坑村高书记访谈。尹迈婧摄

深察民生实效

  为深入了解红色产业对村民生活的实际带动效果,小队成员走进道德坑村多家农户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队员们细致了解了村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产业参与度以及实际增收情况。

  在村民王大娘家中,队员一边发放问卷一边问道:“您家有没有参与村里的红色产业?”王大娘笑着回答:“俺在红色博物馆做讲解员,每个月能多挣两千多元。”她表示,“红色产业发展起来以后,不少乡亲收入提高了,年轻人也更愿意留在村里工作了。”当队员介绍未来规划并征求她的意见时,王大娘不仅热情回应“你们做什么我们都支持”,还在了解具体方案后,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小队此次走访共计调研32户村民,回收有效问卷87份。数据表明,85%的受访村民因参与红色产业实现增收,90%的村民希望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红色旅游体验项目。

  图为红炬引航小队调研村民。尹迈婧摄

  离开道德坑村时,队员们的调研笔记已密密麻麻写满了村民的建议、两委的发展规划和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细节。下一步,小队成员们将持续深化相关调研,努力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切实的行动计划和研究成果,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回应国家战略与时代命题,立志以青春力量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持续焕发光彩、代代相传。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