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7月3日至7月9日赴贵州省毕节市安山村,通过普通话比赛、趣味课堂、文化宣讲等形式,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切实提升当地居民语言沟通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注:贵州省“语你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当地中老年人及学龄前儿童普通话使用率不足30%,方言依赖性强,制约了外出务工、电商创业等信息沟通。团队成员发现当地水资源水质十分优秀,并且想利用当地良好的水资源作为宣传普通话的切入口,吸引村民来学习普通话,并且宣传安山村的优质水源。
有了计划实践小队迅速开启行动,与村民一起去寻找隐藏在深山里的水源尽头,在那里寻找最清澈,纯真的水资源。

(图注:贵州省“语你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上午9点30分实践小队开始出发,崎岖的山路像一条被岁月啃噬的麻绳,歪斜地缠在苍翠的岭脊上。实践小队的胶鞋碾过碎石,惊起几只藏匿的蚂蚱,草叶上的露水早已被正午的太阳蒸干,只剩下一道道龟裂的泥痕,像渴极了的嘴唇。狭窄的道路和崎岖不平的山路,并不能阻挡实践小队前进的步伐。路上泥泞的泥巴和松懈的沙石,都是对实践小队能否成功探索水资源尽头的考验。

(图注:贵州省“语你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通过实践小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就是这里了!”村民拨开最后一丛野蕨,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岩壁间一股清泉正汩汩涌出,水花在阳光下碎成晶亮的星子。实践小队蹲下身,用手掌直接捧起水喝,喉结滚动的声音和泉响叠在一起。实践小队成功找到了隐藏在深山尽头的水资源,不仅帮助村民宣传了家乡的资源也为普通话的推广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图注:贵州省“语你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溪水潺潺,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这捧水,是山的眼泪,是地的血脉,更是子孙后代的饭碗。"村民用着实践小队教学的普通话,对着镜头说“我不宣传水,我只宣传我的家乡。”一句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表现出村民对于山泉水的珍惜,并且实践小队也帮助村民让更多人了解到大自然的馈赠——山泉水。

(图注:贵州省“语你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夕阳西沉,天边晕染出一片橘红的晚霞,将连绵的山峦勾勒出温柔的剪影。实践小队踩着松软的落叶,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下行。背包里装满了采集的水样,玻璃瓶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山泉在和他们告别。山风拂过,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吹干了他们额头的汗水。脚下的路越来越平缓,远处村落的灯火一盏盏亮起,像是大地对他们归来的温柔回应。歌声渐渐低了下去,但每个人的心里,都还回荡着今日的发现——那藏在岩缝间的清泉,那村民质朴的笑脸,还有他们对这片山水更深的眷恋。
语言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通过推普活动,不仅让村民们学习到普通话,也为村民们的家乡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我们将继续以语言为媒,为缩短城乡差距作出贡献。水资源也是我们生命中来之不易的礼物,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通讯员:刘嘉馨 王克群 杜胜东 向美霞 刘欢 代远艳 邓安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