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解码广德“文旅贷”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来源:陆思颖

  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下,安徽省广德市率先破题县域文旅产业融资困境,创新推出全省县级首例“文旅贷”政策。2025年7月,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同心同行”实践团深入安徽省广德市,在广德市祠山街道办事处的强力帮助下,通过走访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受益企业和特色景区,全景解析“政府+担保+银行”三方协同机制如何激活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下,安徽广德市率先破题县域文旅产业融资困境,创新推出全省县级首例“文旅贷”政策。6月20日至7月3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同心同行”实践团深入广德,在广德市祠山街道办事处的强力帮助下,通过走访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受益企业和特色景区,全景解析“政府+担保+银行”三方协同机制如何激活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一、政策破局:政府搭台,金融赋能解“燃眉之急”

  实践团前往广德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广德市立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展开多角度文旅贷政策解读。

  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了文旅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尤其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常因缺乏抵押物融资困难。立诚融资担保公司负责人刘亚中介绍道:“为解决这一痛点,广德市文旅局牵头设立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由政府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撬动银行机构以优惠利率发放贷款,有效破解了文旅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

  “政策落地快、门槛降低、成本下降,是‘文旅贷’的核心优势。”文旅局产业发展科科长肖鹏翔强调,“我们通过建立‘白名单’制度,精准筛选有潜力、有需求的文旅项目,确保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据悉,首批白名单企业已获得超4000万元信贷支持,第二批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政策覆盖面持续扩大。

  图为实践团与信贷公司进行访谈 沈欣怡摄

  二、 乡村蝶变:文旅兴村,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在传统村落柏垫镇大刘村,村民刘奶奶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村子变化:“以前守着好山水,却难有稳定收入。现在村里发展范仲淹文化游,村口开了土菜馆,节假日忙得脚不沾地,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大刘村以范仲淹纪念馆为核心,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核五区”文旅空间,村集体收入显著提升,帮助不少村民提高了收入水平。

  卢村乡“刘家大院”民宿主理人则感慨万千:“以前想扩大规模、提升品质,资金是最大难题。‘文旅贷’给了我们底气!”依托政策支持,刘家大院得以进行设施升级和环境美化,接待能力和品质将显著提升。同样受益的“竹林雅居”精品民宿,其负责人表示,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完善配套和提升服务,让游客更能沉浸式体验竹乡魅力,回头客明显增多。金融支持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面貌和农民生计。

  图为实践团采访当地村民 沈欣怡摄

  三、 产业升级:景区焕新,文化铸魂提质增效

  实践团实地探访了广德市多处核心文旅资源点。在气势恢宏的卢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鬼斧神工的太极洞国家地质公园、碧波万顷的荓山竹海景区,以及串联起美丽乡村的“竹乡画廊”,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广德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在广德博物馆、英烈山纪念馆和范仲淹纪念馆,大家则沉浸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之中。

  这些景点不仅是游客的目的地,也是“文旅贷”政策受益的缩影。例如,太极洞景区利用政策性金融支持,成功进行了洞内智能化设备更新,大大提升了游客体验和安全保障。范仲淹纪念馆作为大刘村文旅的核心IP,其建设与发展也离不开前期的资金投入,如今已成为重要的研学与旅游目的地。政策红利正推动着景区硬件升级、服务优化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图为实践团在博物馆合影 沈欣怡摄

  结语

  此次“三下乡”调研,实践团带着问题深入基层,通过结构化访谈、实地观察、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不仅看到了“文旅贷”政策在破解融资难、激发市场活力、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业态升级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也关注到政策宣传普及、后续监管、风险防控等需要持续优化之处。

  广德市以“文旅贷”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本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不仅激活了一批“沉睡”的文旅资产,更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通过政策创新与精准服务,县域文旅产业完全能够突破融资瓶颈,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生动范例。(通讯员 陆思颖)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