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涡阳村卫生室里的“控糖课”,让健康知识暖透寒冬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张妍妍
          深冬的涡阳乡村,村卫生室的铁门刚推开一条缝,就听见屋里传来熟悉的乡音。“张大夫,俺这两天总觉得口干,是不是得了那‘富贵病’?”我们抱着宣传资料走进来,煤炉上的水壶正冒着白汽,诊桌旁早已围坐了不少老乡——听说今天专门讲“血糖”,刚看完感冒的大爷大妈们,裹着棉袄没挪窝,等着听我们这些“娃娃”说点实在的。
  一、诊桌成了讲台:把化验单变成“家常话”
  村医张大夫的诊桌被临时腾出一块地方,我们铺上带来的血糖值对照表。“您看这表,就像咱测小麦的含水率,太高太低都不行。”我们指着图表给手里捏着化验单的李大爷解释,“您这空腹血糖5.8,就像麦粒干湿度正好,不用愁;要是超过7,就得像治理涝洼地一样,赶紧调。”
  这话被旁边纳鞋底的张婶听见了,她直起身:“那过年包糖包子、炸馓子,是不是都得戒了?”我们赶紧递过一张画着涡阳特产的图:“也不是不能吃,就像咱腌腊菜,盐放多了齁得慌,糖也得省着来。用红薯面掺白面做包子皮,馅里少放糖多放芝麻,照样香;炸馓子换成煮麻花,少点油,吃着更舒坦。”张大夫在一旁补充:“他们说得对,前阵子村东头老周,就靠改吃杂面馍,血糖稳多了。”
  二、药房边开“小灶”:用乡亲们懂的理讲透养生道
  药房柜台前,刘叔正拿着降压药,顺口问:“我这高血压,是不是也跟血糖有关系?”我们拿起桌上的药盒比划:“就像咱地里的水渠,又堵又漏可不行。血糖高了伤血管,就像水渠结了冰,水流不动;高血压就像水压太大,渠容易裂。所以得一起调——少盐少糖,就像给水渠清淤,再加上多走动,好比常疏通,准没错。”
  说话间,有人指着墙上的健康教育海报问:“这上面说‘迈开腿’,大冬天冷得很,咋动?”我们笑着示范:“在卫生室院子里遛圈,一次走10分钟,一天走三回,就像给磨盘上油,常转着才不生锈;实在不想出门,在屋里踮踮脚、摆摆手,也比坐着强。”张大夫笑着接话:“他们还带来了计步器,等下给大家分几个,就当赶庙会打个热闹。”
  三、把“健康种子”留在卫生室
  临走时,我们把编好的“控糖顺口溜”贴在卫生室的宣传栏上:“杂面馍,配苔干,少盐少糖心不慌;饭后溜达十分钟,胜过吃药把病防。”张大夫往我们手里塞了几个热乎乎的烤红薯:“你们放心,这些话我天天给来看病的人念叨,保准比药方子还管用。”
  走出卫生室,寒风依旧刮着脸,可心里却暖烘烘的。看着老乡们凑在宣传栏前,指着顺口溜互相念叨,突然明白:村卫生室不只是拿药看病的地方,更是健康知识扎根的土壤。我们留下的不只是几张图、几句话,更是让乡亲们能随时照着做的实在招——就像这寒冬里的煤炉,虽小,却能一点点焐热乡土里的健康防线。
  这个冬天,在皖北涡阳的村卫生室里,我终于懂了:最有力量的知识,从来不是印在纸上的字,而是能跟着乡亲们回家,融进他们柴米油盐里的那句叮咛。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