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代码助力红松子采收,数字技术唤醒传统林业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计焕红松,数耕黑土”实践团队
2025年7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计焕红松,树耕黑土”社会实践团队到访宏泰松果公司,围绕“科技赋能,智慧兴林”的核心方向,全面摸排红松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编程技术为核心突破口,通过创新实践展现新质生产力在传统林业转型进程中的强大潜能。
    传统采收痛点突出:安全、效率与成本的三重制约
    在宏泰松果公司的交流中,企业负责人向团队详细阐述了红松产业的当前发展态势,特别指出红松子采收环节长期存在的棘手难题。红松普遍树体高大,传统人工采收需作业人员攀爬树干,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工人生命安全;与此同时,人工采收效率受限于天气变化、人员体力等多重因素,波动性极大,难以支撑产业规模化扩张的需求;此外,近年来人力成本持续上涨,传统采收模式下的成本压力逐年递增,已成为阻碍红松产业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核心瓶颈。
                                                                                 
                                                                                                   负责人在介绍红松  李佳馨摄
    “每一粒红松子的收获,都离不开工人的辛苦付出,甚至伴随着未知的危险。”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林业运作模式已无法适配现代化产业发展节奏,迫切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打破当前的发展僵局。
    编程破解困局:机械采收方案的创新意义
    针对红松子采收这一行业痛点,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的技术特长,精准研发出一套以编程技术为支撑的机械采收解决方案。过去人工采收时,工人需攀爬至十几米高的红松树上作业,不仅劳动强度高,还时刻面临高空坠落风险,而机械采收全程无需人员参与高空操作,从根源上杜绝了此类安全问题;不仅如此,人工采收受体力、天气等因素限制,单日采收量最多仅几十斤,而搭载定制程序的采收机械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单日采收量能达到人工采收的数倍之多。这一突破不仅大幅提高了采收效率,还降低了企业对大量季节性劳动力的依赖,从长远角度看,能有效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投入。
    可以说,这套由编程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不仅成功攻克了红松子采收“效率偏低、风险较高、成本偏大”的行业难题,更为林业生产向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向。团队成员介绍,该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编程算法与林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通过优化设备路径规划程序,使其能灵活适配不同树形结构;利用编程技术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精准辨别红松果实的成熟程度,有效避免误采未成熟种子。这种“工科思维与林业实践相结合”的跨界模式,为解决传统农业领域的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其应用价值不仅局限于红松子采收,还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高大林木的果实采摘场景中。
    薪火接续:用编程智慧照亮农业发展新路径
    在实践活动之余,团队还走进当地中学,开展以“编程赋能智慧农业”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宣讲中,团队通过演示红松子机械采收的模拟程序,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示编程技术如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极大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农业”领域的探索兴趣。“原来编写代码不只能制作游戏,还能帮助农民伯伯采摘松子!”现场学生发出的感叹,让团队更加坚定了用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信念。
    新质生产力引领:工科力量推动林业转型升级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深刻认识到,新型工科技术在传统林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运用编程技术解决采收难题,到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产业效率,科技正逐渐成为激活林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正如宏泰松果公司负责人所说:“东北林大的青年学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方案,更带来了让传统林业焕发新活力的创新思路。”
    在智慧兴林的发展道路上,以编程为代表的科技力量,正为东北黑土地上的林业产业注入全新活力,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型,生动演绎着“科技赋能绿水青山,创新点亮金山银山”的发展篇章。
三下乡推荐
  • 追寻红色足迹,厚植家国情怀
  •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实践团队成员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青春品格,7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
  • 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