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文脉长歌”暑假社会实践团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前言:探寻千年文脉,奏响文化自信之歌

  七月的长安城,骄阳似火,而陕西历史博物馆(陕历博)内,却流淌着一股穿越千年的清凉——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170余万件文物诉说着从史前到近现代的壮阔史诗。2025年暑假,西安石油大学"文脉长歌"暑假社会实践队以陕历博为课堂,以文物为教材,开启了一场“触摸历史脉络,感悟文化自信;铭记英雄历史,砥砺报国壮志”的深刻实践。

触摸历史脉络,感受千年文脉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全省行政区域内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3009455套7748750件,占全国可移动文物总数的12.09%,位列全国第二。,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

  2025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了大量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历史文物、档案和影像资料,是学习这段历史的重要窗口。

  实践团成员首先在陕历博秦汉馆游览了诸多藏品,瞬间被“秦汉文明”展厅的恢弘气势所震撼。秦代青铜剑寒光凛冽,汉代彩绘陶俑笑容温婉,杜虎符上的错金铭文诉说着“一符之合,天下归心”的权威……在资深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子们不仅学习了文物的历史背景,更通过“模拟考古”“陶俑修复”等互动体验,亲手触摸历史的肌理。

走进抗美援朝,感受烽火记忆

  抗美援朝专题展厅以中国人民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第五团的视角展开,选取近百张抗美援朝时期珍贵的历史照片及72件(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抗美援朝历史文物进行展陈,生动诠释西北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所作的贡献和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在陕历博“抗美援朝专题展厅”,实践团成员看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留存至今的战士遗物,志愿者家书等记录着战争残酷的藏品。一枚布满凹痕的钢盔,记录着长津湖零下40℃的严寒;一封遒劲有力的毛笔字组成的“向祖国人民宣誓”誓词,雕刻下抗美援朝士兵们坚定的求胜信念。抗美援朝展厅以震撼人心的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厅的藏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此次参观,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

今日的中朝友谊,永远的中朝友谊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立国之战,奠定了中朝两国深厚的友谊基础,无数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展厅内,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如今,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朝关系依然保持着传统友好。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珍视这份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中朝友好关系在新时代继续发展。

结语:知行合一,砥砺前行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未来的镜鉴。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而抗美援朝精神则鞭策我们勇于担当、奋发有为。

  此次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不仅拓宽了实践团成员的视野,也深化了成员们对悠久历史与爱国责任的理解。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与社会实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文脉长歌,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号角;抗美援朝精神,不仅是过去的丰碑,更是前行的动力。

三下乡推荐
  • 小手拉大手 书香伴成长
  • 为了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手拉手志愿”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
  • 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