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演艺学院):“旧物赋能,乡村美育振兴”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演艺学院)“艺塑” 乡韵旧物新生乡村振兴赋能团

  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和助力乡村美育振兴,2025年7 月2日至7月6日,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演艺学院)“艺塑” 乡韵旧物新生乡村振兴赋能团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德胜村开展以 “旧物赋能・乡村美育振兴” 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设计旅游地图、进行品宣设计、采风拍摄、旧物改造等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合照)

  一、探访文化根脉,挖掘乡村艺术灵感

  实践队首站走进镇江市殷氏宗祠。跟随负责人的脚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块块承载着家族历史与传统美德的牌匾让实践队员们驻足深思。“这些牌匾不仅是文化符号,更能转化为乡村文旅的独特印记。”实践队员也由此为灵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将牌匾文字提炼设计成打卡印章。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传承,同时为乡村旅游增添互动趣味。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老师、负责人合照)

(图为团队成员在殷氏宗祠听讲解)

  下午,实践队走进镇江市冷遹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冷遹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冷遹先生的爱国事迹感人至深,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坚定信仰。这些红色记忆为实践队提供了鲜活素材,也以此为灵感填补文创缺失的空白。

(图为冷遹纪念馆讲解员在认真讲解冷遹先生的生平事迹)

  随后,实践队来到江苏青铜博物馆。在这里,不仅领略到青铜文物的历史厚重感,更有幸近距离参观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古老的技艺在现代传承者手中焕发新生,让队员们对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工作人员制作过程)

  实践队在驻地整理当日素材时,决定以殷氏宗祠的、冷遹纪念馆、江苏青铜博物馆的青铜为核心元素,绘制德胜村及周边的特色旅游地图。队员们分工协作,将宗祠特色牌匾、纪念馆建筑轮廓、博物馆文物造型简化为图标,标注在地图对应点位,既清晰呈现游览路线,又让文化符号成为地图的独特装饰。

  二、网格传新知,融入乡村日常生活

  实践队队员们化身 “乡村网格员”,挎起帆布包、拎上宣传物料,跟随基层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预防邪教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等方式,用通俗语言来表达,引导村民认清邪教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图为队员们出发前的动员会议)

(图为相关基层人员带领了解网格员工作)

  “走进网格了解网格体验网格”三部曲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治理结合,对网格化治理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在田间道路上的一个个脚印,正是基层治理的根基,在这样一步步的走访中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成效,也正是在这样细致入微的工作中逐步彰显。

(图为实践队前往宣传地点)

  三、牵手乡村儿童,共绘旧物新生图景

  实践队结合自身专业,发起以 “旧物赋能” 为主题的乡村美育振兴行动,带领村内儿童用画笔改造废旧玻璃瓶、轮胎,将乡村角落点缀成五彩斑斓的艺术空间。

(图为队员讨论改造效果)

  聚焦 “旧物新生” 主题。实践队与镇江市黄墟小学的 10 名学生开展活动。队员们提前准备了玻璃瓶、废旧轮胎、颜料、扭扭棒等材料,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有的在瓶身绘制乡村风光,有的则在轮胎上画出动植物,甚至把心里的童话世界都画出来!经过一个半小时创作,原本闲置的玻璃瓶变成了色彩斑斓的 “花瓶”,插上扭扭棒花朵后,更显童趣与创意。

(图为活动结束后集体合影)

  轮胎经彩绘,被悬挂在农户院墙上,成为花盆,为村容村貌增添了艺术气息。“原本废弃的轮胎,现在成了家门口的‘风景线’,孩子们路过都要多看几眼。” 负责人笑着说。

(图为队员在为改造后的轮胎种上植物)

  四、创意促乡土,设计成果展示

  实践队继续整合素材,制作并完善乡村旅游地图与相关文创产品,“艺塑” 乡韵旧物新生乡村振兴赋能团为其设计了十二款相关印章、一张手绘乡村旅游地图、两枚相关纪念币。让德胜村的 “艺术蜕变” 被更多人看见,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

  ·殷氏宗祠系列印章设计

  “艺塑” 乡韵旧物新生乡村振兴赋能团以宗祠牌匾与宗祠里古风建筑为灵感设计,以简洁明了的线条展现了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和书法艺术。

(图为印章展示)

  ·手绘乡村旅游地图设计

  “艺塑” 乡韵旧物新生乡村振兴赋能团选取德胜村、调研地点及其周边著名景点,以卫星图作为参考绘制出了“辛丰半日游手绘地图”。

(图为辛丰半日游手绘地图)

  ·冷遹纪念馆纪念币设计

  “艺塑”乡韵旧物新生乡村振兴赋能团以冷遹纪念馆建筑为主体图案和冷遹先生投身“实业救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理想,创办实业,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富强不懈奋斗为灵感设计两款纪念币。

(图为纪念币设计稿)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演艺学院)“艺塑” 乡韵旧物新生乡村振兴赋能团在德胜村的实践中,有走访宗祠、纪念馆的文化探寻,有向村民宣讲防邪教知识的耐心付出,也有带孩童改造旧物的欢笑互动。队员们在田间地头、古建院落间,真切触摸乡村肌理,既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细碎,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责任。

  活动虽落幕,但团队脚步不停。未来,团队将继持续与德胜村保持联系,带着在殷氏宗祠提炼的文化符号、冷遹纪念馆汲取的红色力量、旧物改造中践行的美育理念,持续深耕乡村振兴,以艺术专长激活乡村文旅,用青春力量讲好德胜村的蜕变故事,让美育之花在乡土绽放,让青春底色为乡村振兴添彩。

三下乡推荐
  • 小手拉大手 书香伴成长
  • 为了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手拉手志愿”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
  • 2025-08-19
  • 《在锦城路社区参加升旗仪式》
  • 为增强团队爱国意识,8 月 18 日清晨,“青春筑梦” 三下乡实践团队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锦城路社区文化广场上,同当地居民一起参加
  • 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