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纾解就业“慢”结,共写青春芳华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朱涵珂

  当下,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即通过考研深造、间隔旅行等方式推迟就业,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慢就业调研团”于暑期开展专项调研,团队赴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和江西五省市,通过访谈毕业生、对话就业指导老师、走访用工单位等形式,深入剖析“慢就业”现象成因并探寻应对之策。

  现实困局:预期错位与心理博弈

  在与高校毕业生的深入交流中,九江学院的甘同学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毕业前投的几家公司都不太符合预期,不想为了就业而‘将就’”。个人预期与现实岗位的错位,成为他们按下求职暂停键的重要原因。不少毕业生坦言,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求职准备不足,让他们选择放慢脚步,希望用更多时间明确方向。

  与此同时,时代浪潮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现实的压力,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未来不确定性高等,使部分毕业生试图以“慢就业”暂时逃避。南京师范大学的顾同学提到,有人以考研考公为借口拖延,实则是畏惧职场压力与竞争。并且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就业形态日益多元,许多高校毕业生们不再急于踏入传统轨道。

  家庭的支持也为“慢就业”提供了缓冲。许多家长既有能力也愿意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撑,支持子女在家备考公务员、二次考研或进行其他形式的“慢就业”。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高校毕业生。邓婉彤供图

  教育适配:课程滞后与规划缺位

  高校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是导致“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之一。南京财经大学邵玮老师指出:“社会发展节奏迅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正随数字经济等新兴趋势持续迭代,而高校课程体系的更新速度往往滞后于这一变化,毕业生技能与岗位需求出现结构性错配。”与此同时,职业规划教育在深度与时效性上也存在不足。高校老师们指出,当前的职业指导多偏向通用性内容,个性化、定制化程度欠缺,使得部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对学校提供的资源“利用不充分”,最终陷入“不知该为就业准备什么”的迷茫困境。

  为应对这一现实挑战,一方面,高校需加速课程革新,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用性较强的模块,并积极鼓励跨学科融合,响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度,强化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引导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中央财经大学曹佳妮老师建议道。让学生的校园经历真正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蓄能,从而更从容地衔接职场。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高校老师。朱涵珂供图

  就业图景:能力落差与需求错配

  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应届毕业生常常面临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不少学生对薪资待遇和岗位层级抱有较高预期,但其实际能力却难以与之匹配。“很多孩子书本知识掌握得不错,可一旦涉及实操就手足无措。”扬杰电子的刘女士如此感慨。此外,企业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岗位数量往往已接近饱和,供求关系不匹配,进一步加剧了期待与现实的差距。与此同时,部分学生抗压力较弱、职业认同感不足,稍有辛苦便选择离职。职业规划模糊也是求职时的短板,企业人士周女士指出:“部分学生‘慢就业’期间的经历与目标行业毫无关联,这会让我们质疑其职业规划的清晰度。”

  调研发现,企业更看重能沉下心来的实干型人才。扎实的实操能力、面对工作压力的韧性、清晰的职业方向、强烈的责任心与持续学习的意识,都能让企业感受到求职者的成熟与可靠。主动弥合能力与需求的缝隙,以踏实心态迈出职业第一步,便能让个人能力与职业心态更好地适配职场,避免陷入被动“慢就业”的困境。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企业人员。戴慧宇供图

  破“慢就业”之局,赴高质量就业之约

  “慢就业”现象的兴起,一方面是当代高校毕业生对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的认知与思考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客观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有就业机会有限的无奈,有“高不成低不就”的等待,也有以“慢”为借口逃避就业的消极倾向。认识慢就业,核心是理解其背后的个体需求与社会成因;解决慢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是通过高校引导、企业包容、社会支持,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适配的职业坐标,这也是对“高质量充分就业”时代命题的生动回应。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采访调研,成员们探究了“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也真切感悟到了青年肩头的社会担当。展望未来,相信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能在日趋完善的就业生态体系中,找到适配自身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通讯员 朱涵珂 曹子煊)

  图为团队合影。曹子煊供图

三下乡推荐
  • 见“缝”插“智”,固堤佑农
  •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2025年7月2日
  • 2025-08-19
  • 纾解就业“慢”结,共写青春芳华
  • 当下,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即通过考研深造、间隔旅行等方式推迟就业,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南京财经大学财
  • 2025-08-19
  • 科学赋能基层 健康种子生根乡土
  • 2025年7月,郑州大学"体管新声"实践团深入新乡葛埠口乡,开展28天"体重管理年"实践。团队通过"健康筛查+精准科普+家校联动+长
  • 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