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学子三下乡|从历史走向未来—杜角镇村乡村振兴的多维实践与青春智慧 2025年7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古道新韵·青春赋能"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杜角镇村开展专题调研。实践团立足建筑类高校专业特色,以"文化铸魂、专业赋能、青春助力"为行动指南,通过为期10天的沉浸式调研,为这座承载着2700年历史记忆的古村落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学科优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践能力,通过文化挖掘、产业分析、空间规划等多维度工作,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振兴注入新时代的青春智慧。
实践团始终秉持“文化赋能乡村,青春助力振兴”的宗旨,在杜角镇村村委会李徐宁主任的全程指导下,充分了解了村庄发展的整体图景,涵盖人口结构、土地资源等基础要素,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等发展现状,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的未来规划蓝图。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用多维度调研方法,对这座千年古村进行了系统性考察。通过深度访谈、田野调查、空间测绘等复合型调研手段,全面把握村庄发展现状。这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不仅保存着完好的古城门楼、子午古道遗迹等珍贵历史遗存,还依托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发展起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村内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及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4家特色民宿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体验。
通过不断走访调查发现,村庄发展面临政策支持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产业链不完善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议:申报"美丽乡村"项目改善基建;建立校地合作培养人才;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资源联动;打造区域民宿产业集群;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这些建议既立足当下发展需求,又着眼长远规划,为村庄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为期十天的深度调研,实践团系统梳理了杜角镇村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基于专业视角,我们建议从历史文化资源活化、产业体系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三个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了系统性的调研报告,并正式呈报杜角镇村村委会李徐宁主任审阅。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实践团坚信:通过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多方协作的发展路径,杜角镇村这座千年古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而青年学子也将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