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东财经大学生态数研实践团深入罗浮山开展 “百千万工程” 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生态数研实践团
  
  骄阳似火的七月,怀揣着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忱,广东财经大学生态数研实践团于2025年7月6日至9日在学院党委书记李恩华、杜明月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在惠州罗浮山区域一场探寻特色产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密码的精彩调研之旅,本次调研聚焦中药材产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中医药产业发展及生态资源协同利用等核心议题,通过走访企业、政府部门等,获取了丰富的实地资料。
  探寻特色产业生态价值的实践之路
  在“罗浮山中药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实现路径”研究计划的指引下,实践团于7月开启了一场深入企业的实地探访,通过与三家特色企业的近距离接触,探寻当地特色产业在生态价值转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实践轨迹。
  7月6日下午,调研团队首先走进惠州市丰基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拉开此次调研的帷幕。在企业负责人的热情引导下,团队成员全程观摩了山茶油从原料处理到成品产出的完整生产流程——从油茶果的清洗、晾晒,到借助自动化设备进行坏果筛选,再到连壳压榨、精炼脱蜡等核心环节,直观且清晰地掌握了山茶油的生产逻辑与工艺特点。据负责人介绍,目前生产线24小时运转,后续计划收购农户原料扩大产能;同时,公司正规划民宿和油茶研学项目,旨在让游客深入了解油茶工艺与价值,未来还考虑在茶树下种植中草药,进一步探索产业融合路径。
  图1实践团向油茶公司负责人了解油茶功效
  离开丰基油茶公司后,团队前往宝树林(博罗)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袁先生陪同参观并详细介绍了企业情况:基地以铁皮石斛、檀香树等种植为主,其中,铁皮石斛先在大棚培育一年,再移栽至黄花梨树上生长,采收后通过香港药房等渠道销售。值得关注的是:基地不仅建立了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实时监测系统,还运用区块链技术对产品进行全过程溯源,另外,该基地曾作为科普基地接待多批学生参观学习。交流中,袁先生坦言,当前企业最需解决的是市场认知度低的问题。
  图2实践团在宝树林访谈
  7月9日,调研团队探访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考察药旅融合综合体项目中生态产品价值的体现。该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预计2026年底投产,涵盖药品生产、保健品研发、中医药研学及康养服务;二期拟开发300多亩土地,规划中草药种植基地、中医药剧场等业态。企业推进生产与文旅智能化转型,但面临建设用地紧张、数据共享不畅、中药材外购价格波动等问题,期待政策支持。调研团队聚焦生态产品核算相关的数据整合、价值量化等问题与企业深入交流,探讨发展路径。
  图3实践团在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访谈后合影留念
  此次对三家企业的实地走访,让调研团队直观感受到罗浮山地区特色产业在生态种植、产业融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这些贴合实际的案例,为“罗浮山中药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实现路径”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现实支撑。
  中医药产业与林业资源协同发展及中草药产业现状调研
  7月7日,实践团走访博罗县林业局与中医药促进中心,就博罗县中医药产业布局与林业资源协同发展现状开展联合调研与深度访谈。中医药促进中心林主任详细介绍了当地重点发展的油茶、红脚艾、沉香等特色药材种植情况,并重点阐述了“罗浮山国药加工区”“象山药王谷”“新峰药业加工区”“惠州市康祥医药有限公司”四大核心产业项目;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7万亩,当前积极推广的林下种植模式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需兼顾严格的林业生态保护要求,其规模化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同日上午,调研团队还走访了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到博罗及罗浮山区域的中草药产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既有葛洪、鲍姑等先贤留下的中医药实践遗产及由此孕育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有省级中草药产业园等产业载体与技术支撑,不过,产业发展也存在规模小、缺乏标志性品种、成本高等短板。
  图4实践团与博罗县林业局和博罗县中医药促进中心合影留念
  7月8日,在与自然资源局的交流中,调研团队重点关注了生态价值评估、中草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碳汇项目等问题。自然资源局提供了罗浮山区域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数据,但约60%的土地完成登记,仍有19宗地块未确权。碳汇资源尚未作为独立物权确权登记,推进中面临权属不清晰、标准不统一、收益分配机制模糊等问题。关于中药材种植数据,自然资源局掌握土地用途分类,但具体种类和细分数据需咨询农业部门,且林地土壤成分数据目前缺失。
  图5实践团在自然资源的访谈过程
  多维度了解景区发展与生态保护
  7月8日,调研团队走访了罗浮山管委会,就景区运营、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数据收集与应用方面,管委会通过入园系统、摄像头(含600个监控设备)、决策小程序等方式,收集游客进出园数量、景区内实时人数、电瓶车乘坐情况、营业收入等数据,可用于简单分析,如预测节假日车辆拥堵高峰时段等,但数据应用尚未深入,存在覆盖不全、部分数据因非实名制购票不够细致等问题。未来,管委会计划推动数据共享与打通,优化数据收集与管理,以释放数据价值。
  生态保护方面,罗浮山保护区与林场实行“一套班底,两套人马”的管理模式,负责区域占风景区的97%左右,约2万多亩。管委会设5个一公顷样地,每5年监测物种变化及水资源情况,近三年用60台红外相机监测动物,数据覆盖约90%,但尚未开展不同树种固碳量监测及碳汇交易相关工作。保护资金主要来自财政,因审计等手续繁琐,需层层上报审批,资金充裕程度影响监测工作开展。这些情况为后续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化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政府正视问题、积极寻求突破的态度。
  文旅发展上,景区开展过捡跑加登山、捡垃圾换勋章积分等低碳活动,是惠州市无废景区典型案例。在中医药文化融合方面,拥有葛洪博物馆、百草园、青蒿园等众多景点,是全国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及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每隔两三年还会举办全国性中医科学大会。
  图6实践团在罗浮山管委会合影留念
  此次系列调研活动,让广东财经大学生态数研实践团全面了解了罗浮山区域在特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在调研结束后,团队将结合调研所得的案例与数据,深入研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转化路径,助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来源:广东财经大学生态数研实践团)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