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丝绸魅力,传承文化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潘语涵

  探寻丝绸魅力,传承文化薪火

  2025年6月26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实践“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苏州队奔赴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启一场深度触摸丝绸文化脉络的社会实践。这座国内首座丝绸专业博物馆,如一部立体的丝绸文明史,承载千年记忆,为队员们铺展探寻传统工艺、感悟文化传承的窗口。

  一、古丝遗韵:触摸历史温度

  团队首入古代丝绸文物展厅。眼前,华丽袍服与细腻纱罗交相辉映,色彩与图案里藏着千年故事:战国缂丝长绫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细密纹理间似能窥见古人指尖专注;汉代广袖裙的茱萸暗纹随视线流转若隐若现,仿佛有暗香从时光深处飘来;明清蟒袍上的金线在光下跳跃,海水江崖纹的磅礴气势尽显皇家仪仗威严。唐代展品尤为夺目,花鸟纹锦以细腻笔触勾勒生灵姿态,色彩和谐中透着大唐气象;绿地狩猎纹印花纱生动再现狩猎场景,独特工艺见证当时丝织技术的高超。

  (图为博物馆内唐代花鸟纹锦与绿地狩猎纹印花纱展品,纹样精美且工艺精湛 韩思佳供图)

  据馆史,苏州丝绸溯源春秋,经数千年沉淀,工艺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丝绸文化的关键拼图。当志愿者说起“一寸缂丝一寸金”,队员们凑近细观“通经断纬”技法下的每根丝线,宛如触摸时光刻度,骤然读懂“匠心”二字的分量。组员们透过丝线纹理,遥想古时养蚕缫丝、织染刺绣的盛景,深深感受着古人对美的执着追求。

  二、匠艺传承:解码传统智慧

  踏入传统丝绸制作工具与工艺展区,调丝架、织机等古朴工具有序陈列,蚕桑文化与织造技艺在此生动铺展。墙上从栽桑到缫丝的插画详细标注着每一步要点:选茧需挑饱满无破损者,煮茧火候要精准把控,缫丝力道需均匀稳定。队员们轻触蚕丝样品,细腻如流云,方知“天虫”之名里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志愿者指着一匹光泽细腻的绸缎讲解章缎工艺:“经丝用生丝、纬丝用熟丝,特殊交织让缎面温润滑挺,经纬密度的把控全凭织工经验。”队员们抚摸着不同于普通绸缎的质感,仿佛触到古人实践中摸索出的经纬密码。组员张子安感慨:“初见这些‘简陋’却满是智慧的工具与工艺,才懂丝绸从虫到丝、从丝到绸的艰辛,每一步都是匠人的经验结晶。”这些工具与技艺,是丝绸生产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棒”,默默诉说着苏州丝绸人代代坚守的匠心。

  三、创新融合:焕发时代生机

  (图为博物馆内织染坊复原场景,展示木质织机与盛放天然染料的罐子 韩思佳供图)织染坊复原场景中,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令人驻足

  。木质织机的岁月磨痕里,仿佛仍见两人配合织造的身影:楼上人提花精准,楼下人投梭默契,茜草的红、栀子的黄在染料罐中沉淀着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非遗展区的双面异色绣更令人惊艳,同一块底料上,正面雀跃的鸟与反面含苞的花无缝衔接,针脚细密难寻,志愿者介绍“需十年以上功夫才能精通”,让队员们读懂“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匠人耐得住寂寞的坚守。

  行至现代丝绸设计展区,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色彩绚丽的丝绸手提包、款式别致的时尚服饰,将古典纹样融入当代审美。设计师们巧借传统元素,让丝绸‘潮’起来,这是传承,更是突破!现代设计赋予丝绸新场景,从日常穿搭到艺术装饰,古老丝绸挣脱历史束缚,拥抱多元生活,展现出强大的文化适配力。

  四、实践启思:共赴传承使命

  参观尾声,团队成员围坐交流。组长坦言:“这次实践,让我们触摸到丝绸文化的厚度与温度。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创新,苏州丝绸是传统文化活化的样本。”走出博物馆时,阳光洒在队员们身上,大家心里如被丝绸裹住般温润——这场实践不只是看文物、听故事,更是与古人的对话,他们的巧思、坚守与自然共生的智慧,都藏在经纬之间。

  后续,团队规划推进“丝绸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以讲座、展览、手工体验为载体,让更多人领略丝绸魅力;更将结合专业知识,为丝绸文化创新发展献力,助力产业在新时代突破升级。

  此次苏州丝绸博物馆之行,是文化探寻,更是使命践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实践“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苏州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化作丝绸文化“传声筒”“创新者”,让千年丝绸文化在当代土壤里扎根生长,续写属于新时代的丝绸故事,让这颗文化明珠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耀。

  (通讯员 潘语涵)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