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经济学院:“蟹逅智水”解码河蟹全产业链,青春助力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蟹逅智水实践团队
8月8日,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深入探究特色水产养殖对乡村振兴的赋能路径,南京财经大学“蟹逅智水”调研团队前往天津市宁河区,走访七里海河蟹产业有限公司的蟹苗培育标准化车间、成蟹养殖基地及“蟹小七”驿站,开启为期一日的河蟹全产业链调研之旅。
  走进车间:探寻蟹苗培育的科技密码
  8月8日上午9时,团队成员首先抵达七里海河蟹产业有限公司蟹苗培育标准化车间。在河蟹部胡部长的指引下,成员们参观了100个环保养殖缸——每个缸内一组河蟹正有序生长,增氧设备持续供氧,水面泛起细密涟漪。车间内,粪便沉淀池、微滤机、生化池组成的循环水系统虽未完全完善,但已展现出工厂化养殖的雏形。
  “我们培育的蟹种去年在上海蟹博会拿下‘蟹王’称号,足有一斤三两多!”胡部长介绍时难掩自豪。据了解,该基地与天津师范大学、水产研究所合作,借助基因编辑育种技术优化蟹苗品质。目前蟹苗需经历两年生长周期,从母蟹抱卵到幼体淡化,一个母体可培育30-40万幼体。车间同时承接科研项目与研学活动,成为“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实践平台。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育苗池党毓婧供图
  深入塘间:揭秘成蟹养殖的生态智慧
  离开育苗车间,团队来到潘庄镇成蟹养殖基地。生产部部长带着成员们走过900多亩养殖水面,远处蟹农正划着小船投喂饲料。“我们一天喂三次料,早晚各一次,饲料配方是和农学院专家合作研发的。”部长指着水面介绍道。
  基地养殖的“七里海1号”河蟹是自主培育的优良品种,今年投放的2000斤蟹苗,预计年底可收获30万斤。“年后收获价格更优,但要注意运输损耗。”部长透露,为保证品质,基地坚持人工下网捕捞,“机器容易伤蟹,影响售价”。值得关注的是,基地计划安装水质监测探头,未来可实时监控溶氧、pH值等指标,用科技为养殖保驾护航。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养殖池王寒颖供图
  驻足驿站:解码产业链的融合之道
  在“蟹小七”驿站,市场部部长向团队展示了河蟹产业的“全链条图景”。驿站所在的产业园区涵盖养殖、种植、研学等功能分区,科技小院负责苗种研究,稻地开展稻蟹共养,林下则养殖鸡鸭鹅等畜禽,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生态模式。
  “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推广品牌,10月还会办钓蟹活动。”部长打开手机展示直播数据,“作为宁河区唯一的河蟹全产业链国企,‘七里海1号’已积累三年品牌基础。”据悉,除河蟹养殖外,企业还深加工本地大米、开发农家乐体验项目,并获政府财政补贴及专家技术支持,为区域产业融合提供范例。

  图为养殖成员介绍育种基地韩金佩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与七里海河蟹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合影王东旭供图
  青春对话:共话产业升级的青年力量
  调研中团队发现,目前河蟹养殖、培育环节仍以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为主,智慧养殖设备的普及与操作、品牌年轻化推广等领域亟需年轻力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帮我们解决设备维护、直播运营这些新问题。”胡部长的期待道出了产业心声。
  此次调研让团队深刻认识到:河蟹产业的升级,既需要科技赋能养殖环节,也需要人才激活产业链创新。未来,青年学子可通过技术支持、创意策划等方式,为传统水产养殖注入青春动能,助力乡村振兴从“产业兴旺”迈向“产业优质”。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