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同心筑梦团队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 科技与关爱点亮留守儿童暑期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同心筑梦·知行合E”团队
  在7月1日至7月7日和8月2日至8月8日期间,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2024年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的“同心筑梦”团队,在河北省磁县妇联与后辛庄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14天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这支由华北电力大学高校自动化专业学子组成的团队,以“启智”“扶志”为目标,为当地留守儿童与困难儿童送去了科技启蒙与心灵关怀,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精准筹备:让高校资源对接乡村需求
 
  作为自动化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同心筑梦”系列活动已在9所中小学开展20余次科普宣讲,覆盖学生超2000人次,累计参与志愿者达330余人次。为确保本次活动精准落地,团队从5月起启动筹备工作,通过与磁县当地部门沟通,锁定乡村儿童在科普教育、实践能力、心理关怀三方面的突出需求,针对性设计服务方案。
 
  团队将服务地点确定为后辛庄中心小学与磁县妇联,各开展7天服务。前期2-3周,成员集体研讨服务目标,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制定教学大纲;服务前1-2周,将自动化专业知识转化为“机器人原理”“智能控制”等通俗课程,同步准备太阳能车、报警电路等科技小制作器材;服务前1周,通过内部试讲打磨教学细节,确保课程既专业又贴合儿童理解能力。“我们反复修改课程内容,就是要让乡村孩子也能轻松触摸科技的门槛。”团队负责人表示。
 
服务落地:十四天里的科技启蒙与心灵陪伴
 
  8月2日下午,磁县妇联活动现场迎来首批儿童与家长。开营仪式上,当地妇联负责人对志愿者团队表示欢迎,团队负责人介绍了活动安排。随后的破冰游戏中,儿童与志愿者分组互动,通过姓名、爱好分享快速拉近距离。志愿者们现场分发装有铅笔、笔记本等用品的“守护童年”背包,孩子们背着新书包有序离开时,不少人已开始期待次日的课程。

 

 
  8月3日起,系列课程正式展开。在“自动化与生活”课堂上,志愿者从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日常家电切入,通过击鼓传花互动让孩子们列举家中自动化设备,再延伸至未来自动化发展的畅想,课堂上问答声、欢笑声不断。“非遗科普”环节通过文化接龙游戏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技艺的认知,“生活中的AI”课程则结合动画片角色、热门游戏等实例,通俗讲解AI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科技实践环节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内容。志愿者将科技组装包分发给各组,指导孩子们动手组装太阳能车、简易电路等小装置。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协作,遇到问题及时向志愿者请教,专注的神情与成功组装后的欢呼,成为课堂上最动人的场景。此外,“军事国防科普”课通过兵种图片连连看等互动,让孩子们了解国防知识,增强爱国情怀。
 
  心理关怀贯穿活动全程。志愿者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情绪,并在课程间隙与孩子们一对一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情感支持。手工活动中,跳棋对弈、黏土制作、剪纸创作等互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敞开心扉,不少内向的孩子逐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服务当地留守儿童与困难儿童近200人次,捐赠学习用品200余套,开展科普课程12节、心理互动8场、实践活动6次。孩子们在反馈中纷纷表示“喜欢机器人课程”“希望志愿者哥哥姐姐常来”,志愿者们则认为“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所有付出都值得”。
 

 
  此次“七彩假期”活动,通过将高校自动化专业资源下沉乡村,有效填补了当地科普教育的短板,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了科技认知与团队协作能力;心理关怀环节则为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提供了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团队负责人表示,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14天的服务,更在于为孩子们播下“科技改变生活”的种子,同时通过活动宣传吸引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深层需求,为促进教育公平、营造关爱氛围贡献力量。

  “同心筑梦·知行合E”团队将持续总结本次实践经验,优化课程体系,计划在未来将此类活动推广至更多乡村地区,让科技与关爱照亮更多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