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地生香,溯流光千年不散。为深入探寻福州冷凝合香这一古老非遗技艺的奥秘,8月初,福建中医药大学“千年闽香,一脉芳华”特色香文化调研团来到冷凝合香非遗传承人陈卫平老师的工作室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与陈卫平老师合照
福州市台江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冷凝合香品鉴会在侯德榜故居内诗意展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冷凝合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卫平老师与团队成员们一同为榕城香文化爱好者们呈现了一场融汇古今的嗅觉盛宴。品鉴会现场,陈卫平老师以“香传千古韵,志承瑞龙脑”为主题,通过讲座、实物展示、香道体验等环节为香文化爱好者们介绍冷凝合香这一传统用香。
团队成员与陈卫平老师及活动参与者的合照
在听到陈卫平老师举例的故宫博物院的清宫造办西湖香牌和《红楼梦》中所写的“红麝香珠”和“冷香丸”,现场观众恍然大悟,原来冷凝合香早就出现在他们视野。这场讲座不仅为现场观众揭开了冷凝合香的神秘面纱,更通过大家熟悉的文学名著和文物珍品,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变得亲切可感。
陈卫平老师和团队成员们为现场观众讲解
在教队员们制作冷凝合香的过程中,陈老师拿起一块香泥在手中揉搓几下,一块圆润有光泽的香泥便出现在掌心。而香泥在队员们手里表现得十分“任性”,揉搓出来的香泥不仅没有什么光泽,厚薄还不一样。这场看似简单的揉香教学,恰如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表面风轻云淡的优雅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打磨。
队员们在陈卫平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冷凝合香
陈卫平老师拿出了香牌、香珠等一系列冷凝合香手作制品向大家展示,不仅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冷凝合香的工艺之美,也展现了传统非遗在当代的无限可能。
陈卫平老师向大家展示冷凝合香
一脉馨香,凝结着华夏文明干年的诗意与哲思。特色香文化调研团通过此次活动,体悟到闽地香文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福中医学子们将以香为媒,用心灵感知八闽大地的文化根脉,让流传千载的香道智慧在当代绽放异彩。当古法制香邂逅现代审美,当非遗传承注入青年创意,福建香文化正在谱写着守正创新的时代华章。
通讯员:罗申 林嘉怡 张丽滟
指导老师:陈观木生 冯宇翔 刘少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