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非遗:“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赴建平镇设计黄酒包装”社会实践团助力黄酒包装焕新颜
来源:“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赴建平镇设计黄酒包装”社会实践团队
为了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非遗文化与时代设计相融合,2025年暑期,“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赴建平镇设计黄酒包装”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分散家办公+线上参与创作”,开展了别样生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来自山东、安徽、江苏三省的队员们,利用云端开会、线上工具,为位于皖东南的宣城市郎溪县的建平镇黄酒设计了蕴含传统文化、富有市场活力、充满生命力的外包装,以青春之我激活非遗生命力。
分散办公不散心:云端协作破解地域限制
“人虽然不在一块儿,但设计思路一直在一块儿。”团队负责人陆同学介绍说,由于暑假回乡原因,9人在聊城、菏泽、合肥、徐州、连云港等地分散开来,但微信群里建成的“云端工作室”迅速有了自己的雏形,每周三五晚上的例会上线,设计组拿出设计方案图、文化组介绍非遗符号、技术组演示3D模型,一样不少。
实践队员线上讨论想法 胡靖怡 摄
成员们从“传统黄酒包装如何击中年轻用户”开始进行第一次线上头脑风暴。来自连云港的安同学说:“郎溪黄酒与绍兴黄酒齐名,但包装较为传统,可以多结合一下郎溪传统文化元素与国潮的元素进行包装设计。”全员通过,将设计快速定位到“古风新潮”上,整理公卣青铜器物纹样、郎溪“跳五猖”、古法酿酒工艺等多种元素作为设计素材。
非遗调研云端行:数字工具激活文化基因
为了探寻郎溪县建平镇黄酒的文化底蕴,调研组通过“线下实地走访+线上查阅史料”双管齐下,设计组通过查阅黄酒历史资料了解到黄酒的酿造工艺源远流长,跨越数千年,市场组通过媒体、线下实地走访了解到消费者对黄酒包装的偏好,热词是“简约高级感”“文化故事性”。
实践队员在酒厂生产车间参观 李晴 摄 在此之前,团队成员来到了建平镇古南丰酒业,利用手机拍摄传统酒坛、酿酒器具等老酒窖和酒庄,了解黄酒当地化产生、演变历程以及当地与黄酒相关的风俗活动,例如封坛祈福等当地风俗活动。经酒厂负责人告知:新产品起泡黄酒即将上市,想打开年轻消费群体市场。负责人通过播放黄酒封坛活动现场视频,共同观看。这种传统的实地调研方式,确保了文化研究全面性。
设计迭代云加速:从草图到成品的72小时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工作,进入紧张的设计环节。采用“分模块制作”的方式,将包装分解为3D建模、标签图形和字体设计、展板制作三个部分。设计团队主要使用C4D、AI、PS等设计软件进行图形绘制。
“原设计是创新传统新包装,结果反馈回来‘没有’现代感,连夜改成扁平风的漫画风格。”“最后,在终评会上,我们拿出3个方案,A是以清新的‘优雅,安神入睡’,将传统黄酒以8比特像素风演绎,像素化的茉莉花配数字字体,充满年轻潮流感,满足青年消费者微醺低度助眠、健康而新潮的消费需求;B是以传统及非遗文化为基底,器型融入青铜器中酒器型,瓶身为透亮玻璃材质,瓶体透出黄酒的光亮,瓶身下半部分为金属杯子,杯盖上有青铜器上的纹样;C是以漫画元素为创意,经典黑白的色调勾勒画面,复古而新潮。产品标签名以高饱和度的彩标注,在黑白中跳跃而出,极具视觉张力,彰显辨识度的同时,又体现出年轻化的品牌调性。”“经过商议,A方案与C方案‘潮感和高级感并存’更近一步到‘褐色玻璃瓶,内里磨砂酒色’。
产文融合云落地:非遗活化助力乡村振兴
7月20日,团队带着设计构想与古南丰酒业网上见面。酒厂负责人黄女士认为“新包装”保留了“郎溪黄酒”的基因,同时又增添了年轻化气息,打开了销路。”
这次实践同时探索了非遗传承的方式方法。团队指导老师陈老师和刘老师说:“这次的黄酒包装设计符合传统文化与潮流,注重清幽、轻快的产品定位。分布式的云协作突破了地域的隔离,让团队更有机会参与乡村振兴。可以继续探索,更好地赋能非遗产业化。”
目前团队将整个设计流程梳理成案例,B站、抖音、小红书发布、播放量破1万。“从酒厂到云端,我们用设计连接传统与现代,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份青春的文化答卷,一份关于我们文化的答卷。”团队成员说。
结语
当00后的鼠标点击声遇上3000年前的黄酒吟唱,当云端的会议碰到了郎溪建平酒窖,一场跨越千年时间的奇妙联动,正在奏响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新乐章。(通讯员:李晴)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