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体悟中国基建的创新实践与建设智慧,从重大工程建设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8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就观察”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港珠澳大桥参观学习。
观桥悟情:在同心桥中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团成员乘大巴行进于大桥之上,三座航道桥的身影依次清晰。九州航道桥与江海航道桥的功能与造型,让实践团成员先一步感受到工程的细节与内涵。行至青州航道桥时,桥塔顶端的“同心结”造型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注意,讲解员介绍这一设计以中国结为原型,象征粤港澳三地人民同心同德的深厚联结。实践团成员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国家实力的生动注脚,更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同心协作的典范。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桥梁模型
护豚筑梦:以绿色理念诠释责任担当 港珠澳大桥横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建设团队与白海豚之间的故事:这片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家园,为保护其栖息环境,建设团队邀请生态专家参与方案设计与实施,采用工厂预制构件、低噪音设备等环保措施,同时为给白海豚“让路”调整工期,守护工程与自然的和谐。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港珠澳大桥施工期间,在珠江口流域的白海豚数量从1200头增至2000余头,真正实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生态奇迹。这让实践团成员明白,大国工程既要突破技术难关,也要兼顾生态保护,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命共同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海豚身影
破壁创新:用中国标准彰显科技自信 当大巴车驶入海底隧道段,讲解员引导实践团成员观察车窗外隧道内壁,并指出该隧道以世界顶尖深埋沉管技术实现完全无渗漏,突破行业传统观念。同时,实践团成员发现手机5G信号持续满格,讲解员解释到,建设团队采用“泄露电缆+对数周期天线”的技术,实现隧道内5G信号网络全覆盖。
从“不漏水”的中国方案到全隧道的5G覆盖,正是港珠澳大桥所代表的中国标准与中国质量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建设者的卓越智慧与攻坚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询问海底隧道相关问题
港珠澳大桥不仅架起三地通路,更树立起大湾区创新共进的精神标杆。亲身见证大桥的匠心与担当,实践团成员坚定:未来要用专业本领续写基建传奇,以青春力量助力大湾区建设、筑牢国家发展根基。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港珠澳大桥合照
作者:张毓桐 王财壮
指导老师:王弋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