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高度重视,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康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新征程上,实践团成员要扎实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用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精神力量。在这一重要精神指引下,石河子大学保卫部赴第八师一五二团军垦第一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兵团精神的核心发源地——军垦第一连,成功举办“军垦风华彩绘童话——小小兵团人”主题活动。
红色印记,两地精神初相遇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将兵团小战士石膏娃娃整齐陈列,一位女士带着两名小朋友驻足良久,“我从小听着井冈山的故事长大,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辛,早已刻在心里。”女士轻声说道,“此次带小朋友来军垦第一连,正是想让他们走出书本,在不同地域的红色土地上,感受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她与小朋友一同坐在彩绘台前,准备用画笔为石膏娃娃添上属于他们的色彩,让这份融合了两地记忆的作品,成为独特的精神纪念。
画笔轻描,精神脉络共勾勒 彩绘桌前,母子三人专注投入创作。女士耐心指导小朋友勾勒线条,从帽檐的弧度到衣襟的褶皱,每一笔都带着对历史的敬意。当小朋友的画笔落在帽上的红星时,她轻声讲述:“这颗星星在井冈山是燎原的火种,照亮了革命的道路;到了兵团,便化作耕耘的犁铧,在戈壁上书写建设的篇章。时代虽异,那份赤诚与坚守却始终未变。”

实践团成员在一旁补充,井冈山精神中“艰苦奋斗”的内核,与兵团精神里“无私奉献”的底色,本就是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女士深表认同,无论是“红米饭、南瓜汤”的创业艰涩,还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执着坚守,都是共产党人精神在不同时代的生动注脚。
画笔起落间,原本洁白的石膏娃娃渐渐有了鲜活的模样。这不仅是一次手工体验,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接力——让跨越千里的红色记忆在此交汇,让深埋心底的信念在亲子互动中悄然传递,让两代人的感悟在共同创作里凝成对精神传承的默契。
对话有声,红色光芒映初心 活动结束时,一名小朋友举着自己涂绘的娃娃欢呼:“妈妈你看,我的兵团战士做好啦!”女士接过娃娃,轻轻拂去上面的颜料粉末,眼中满是欣慰:“你们看,这些娃娃多精神,就像当年的兵团战士一样。”
她捧着两个小朋友的作品,与实践团成员聊起了红色精神的传承:“现在的小朋友生活太幸福了,很难想象当年的艰苦。但这种精神不能丢,就像井冈山的火种传到了兵团,现在也要传到他们这一辈手里。”实践团成员表示:这也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初衷。比起书本上的文字,亲手彩绘的过程更能让小朋友记住这段历史,让精神变得可触可感。
薪火相传,精神长河永奔流 “军垦风华彩绘童话——小小兵团人”主题活动,看似是一场简单手工体验,却以独特方式让历史鲜活:当小朋友们画笔触碰石膏,他们在涂色同时,也在与70多年前兵团战士跨时空对话;当来自江西的女士讲述井冈山精神与兵团精神共鸣之处,红色基因又一次完成无声传递。
正如那位女士所说:“从革命的火种到建设的犁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河奔流不息。”这场活动就像一滴水,汇入了这条长河,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继续生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奋斗者。而那些被带回家的石膏娃娃,将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在未来的日子里,向更多人讲述那段关于坚守、奉献与传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