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塔里木大学实践团队深访老兵 红色故事里的初心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来源:马义蕊

  塔里木大学 “胡杨学子戍边行・兵团精神界碑铸” 实践团队的走访持续深入,队员们围坐在李满与王永奇两位老兵身边,在更多细节的讲述中,触摸那段岁月里最动人的初心,感受红色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

  防空哨的 “无声约定”:警惕背后的生死相托“山谷里的风带着哨音,可我们的耳朵得像雷达,辨得清风声和敌机的动静。” 李满老人的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防空哨。他记得有一次,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眼皮打架时就用雪搓脸 —— 朝鲜的冬天冷得刺骨,雪水在脸上结成冰碴,却能让人瞬间清醒。“不能睡,哪怕眯一会儿,可能就错过了敌机的声音,运输队的战友们就危险了。”

  除了开枪示警,他们还有个不成文的 “暗号”:如果听到连续两声枪响,就意味着敌机可能低空盘旋,车队不仅要关灯,还要熄火隐蔽;若是一声长鸣,则表示敌机已远离,可以安全行进。“这暗号是用命换来的默契,一次都不能错。” 李满说,有位战友曾因过度疲惫,误将鸟群当成敌机开枪,事后哭了整整一夜,“他说怕耽误了运输,更怕战友们因为他的失误受伤。”

  如今,老人家里还珍藏着一枚褪色的弹壳,那是他在防空哨执行任务时,从身边的土地里捡来的。“这弹壳提醒我,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战友们用警惕和坚守拼出来的。”

  高原建设的 “热血温度”:冰雪下的赤诚与成长“帕米尔的太阳烈得能把皮肤晒脱皮,可到了夜里,温度能降到零下几十度,一天经历四季是常事。” 王永奇笑着说,刚上高原时,他总流鼻血,嘴唇干裂得像树皮,战友们就互相用雪块敷鼻子,分享仅剩的润唇膏。“那时候不觉得苦,心里揣着劲儿 —— 早一天把哨卡建好,边防战士就能早一天住得安稳。”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背羊粪的场景:羊粪冻成了硬块,背着爬陡坡时,脚下一滑差点滚下去,是身后的班长一把拉住了他。“班长说,在高原干活,不仅要有力气,更要讲协作,一个人掉链子,整个队伍都受影响。” 从那以后,他学会了观察地形,也懂得了如何在负重时保持平衡,更明白了 “责任” 二字不仅是自己的事,更是对整个集体的承诺。

  两年的高原生活,让他从一个青涩的青年蜕变成有担当的战士。获评 “积极分子” 时,部队给的奖励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笔记本,他在第一页写下:“帕米尔的冰雪会融化,但戍边的决心永远不会。” 这本笔记本,他至今带在身边,纸页虽已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

  实践团队的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记录,不少人红了眼眶。他们说,老兵的故事不是历史书上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生命记忆,这份记忆里的忠诚与担当,值得永远铭记与传承。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