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西昌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被称为“成昆铁路上的彝绣第一村”的呷古村。踏入这片充满民族文化底蕴的土地,神秘的彝村刺绣文化揭开面纱,一场传承与赋能的青春之旅正式开启。
进入呷古村,当地村书记热情相迎,为师生们讲述呷古村彝绣的特色与历史。从古老技法在岁月中一脉相承,到新时代下绽放的独特魅力,书记的讲述让大家触摸到彝绣跨越时光的温度,深刻领悟其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价值。
而后实践团走进当地绣坊,目之所及处,新型缝纫机器有序排列,摆放着传统刺绣荷包半成品。古老技艺与现代设备在此碰撞,传统匠心借创新之力延续,让成员们沉浸式感受彝绣的精湛。绣坊里,一针一线串联民族记忆,成为解码彝绣文化的生动窗口。
随后当地推广人员为师生们介绍特色产品,从彝绣与生肖、星座、MBTI等新时代潮流元素创新融合诞生的精美饰品,到融入民族元素的文创好物,每一件产品背后,都是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让师生们直观看到彝绣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
“三下乡”实践团也积极行动,为当地青少年儿童开展普通话推广与禁毒防艾知识科普。课堂上,成员们以绕口令、诗词跟读等趣味形式,引领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说普通话,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围绕禁毒防艾主题,通过制作红丝带传递善意,深入浅出讲解知识,帮助孩子们筑牢预防与防护意识,全力守护青春健康。
此次呷古村之行,西昌学院实践团以青春为笔,在彝乡土地书写传承篇章。深入探寻彝绣文化根脉,以实际行动助力文化传承,推动知识普及。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实践为墨,绘就彝乡文化传播新图景,让更多人领略彝乡文化魅力,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绽放更亮光彩。(文金月 徐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