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中医学子舒城义诊 岐黄薪火暖乡间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熟地当归”本硕博爱心义诊团
         2025年7月3日至4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熟地当归”本硕博爱心义诊团30余名师生,在该校多部门联合指导下,赴六安市舒城县行善者小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当地居民送去专业中医药服务与文化体验。
        岐黄仁心暖乡邻
          7月3日下午,行善者小镇的临时义诊区人头攒动。不同年级、专业的师生各展所长,构成服务矩阵。推拿区,2023级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生王沛林神情专注,双手沉稳施力,为一位长期从事搬运工作的村民缓解腰部僵痛。艾灸台前,2022级医疗保险专业本科生王鑫细心调整着艾条与皮肤的距离,缕缕带着药香的轻烟萦绕在一位老人的膝关节周围。“这孩子手法地道,关节暖和松快多了!”接受艾灸治疗的周奶奶连声称赞。博士生李成龙全神贯注为一位老人把脉,详细询问其睡眠与饮食状况后,耐心解释调理建议:“您这是典型的气血不足,平时可以用黄芪、当归这类药材炖汤,配合穴位按摩会舒服很多。”针灸区则是最为忙碌的区域之一,该校针灸推拿学院团委副书记齐亚军手法娴熟,银针精准刺入一位患者合谷穴,并不时指导围在身旁观摩的本科生:“注意,进针要稳、准、快,得气后小幅度捻转效果更佳。”推拿区现场还设置了中药辨识、艾灸体验等互动区,一株株常见草药标本吸引众多村民驻足学习。次日义诊中,校友力量的加入让服务更深入。舒城县中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们也来到了义诊现场。







 
图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李成龙在行善者小镇义诊点为村民细致把脉问诊。义诊现场设置了多个健康咨询与体验区,吸引众多村民参与。 尹雪摄
汗水浸润乡土情

          首日傍晚,团队转战舒城县916茶园。斜阳洒在连绵的茶山上,学生们戴上斗笠,在技术员指导下学习采摘“一芽一叶”的标准。“看着简单,弯腰久了真考验人!”本科生王沛林擦了擦汗,小心地将鲜叶放入竹篓。茶园负责人向大家介绍:“我们坚持生态种植,这片叶子承载的是健康,也是乡亲们的生计。”指尖沾染的茶香与泥土气息,让年轻的医学生们对劳动价值有了切肤体会。
红脉赓续育新人

        7月4下午,团队走进新四军第四支队驻地旧址。斑驳的土墙、简陋的陈设诉说着烽火岁月。现场讲解员说道:“就在这间指挥部里,战士们缺医少药却信念如钢。如今我们带着中医药技术走进乡村,正是对这份为民初心的时代践行。”随后在文翁纪念馆,被誉为“地方官学开创者”的文翁兴学事迹深深触动了师生。“文翁化蜀,教化之功。我们深入基层普及中医药知识,亦是千年文脉中‘以文化人’精神的延续。”博士宣巧玉在参观后表示。




图为师生在文翁纪念馆内,聆听老师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斗争与奉献精神。张振宇摄

     两天行程紧凑而充实。“熟地当归”团队在舒城大地既播撒了中医药健康的种子,也在劳动与历史的课堂中汲取了成长养分。








图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熟地当归”本硕博爱心义诊团部分成员在新四军第四支队驻地旧址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张振宇摄
                                            (通讯员 张玉静)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