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伯藜支教:非遗纽带连汉回,童心共绣民族花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江苏大学伯藜学社
7月22日上午,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杨柳村党校的暑期夏令营中,为当地同学举办了一场独具特色的非遗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元

  1. 蓝染体验区
    • 支教团成员向孩子们详细讲解蓝染的历史与基本技法,从扎结到浸染,每一步都进行细致演示。孩子们认真模仿,用纱巾、棉布创作蓝染作品。当看到白色布料在染液中变成深浅不一的蓝色花纹时,孩子们脸上满是惊喜。
    • 蓝染作为传统手工染色技术,历史悠久。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学会了这一传统技艺,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植物拓印区
    • 孩子们在校园收集树叶花朵,在支教团成员指导下,将其放在白布上用锤子敲打,使树叶花朵的脉络和色彩拓印在布上,形成独一无二的画作。
    • 植物拓印是利用植物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孩子们通过此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创意甲骨文体验
    • 支教团成员先讲述甲骨文的起源和意义,再教孩子们用彩泥以创意形式展现古老文字。孩子们发挥想象,让甲骨文“活”了起来。
    •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承载丰富历史信息。通过该创意活动,孩子们学习了甲骨文基本知识,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创意手工坊
    • 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利用扭扭棒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他们专注操作,普通材料变成充满童趣的作品,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成就感。
    • 手工制作能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会将想法付诸实践。

活动意义深远

  1. 文化传承与民族自豪感培养:蓝染的古朴、植物拓印的自然、甲骨文的厚重和创意手工的灵动,让孩子们潜移默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增强了民族文化自豪感。
  2. 丰富支教工作内涵:此次活动为支教工作注入丰富内涵,伯藜支教团不仅传递知识,还借非遗体验搭建起城乡与古今的桥梁,让非遗在乡村延续。

活动总结与期望

此次非遗体验活动是暑期夏令营的一部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成员表示,希望让更多孩子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总体而言,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