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学子探寻宣纸非遗密码,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寻宣纸非遗密码,青春助力文化传承”中华文化传承团,奔赴安徽宣城泾县宣纸小镇,开展了一系列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探究宣纸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以青春之力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团队来到泾县宣纸博物馆,在那里追溯宣纸从唐代到明清的发展历程,细致观摩“工艺传承厅”中108道工序的模型演示。实践团与博物馆研究员展开深入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宣纸非遗的申报历程以及当代的保护政策。团队成员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参观机械化制纸车间,直观对比古法与现代工艺的差异。实践团还实地考察了“三丈三宣纸晒场”,部分成员在匠人指导下体验了“竹帘捞浆—滤水—初步成型”的基础抄纸工艺。
实践团前往红星宣纸传统工坊。成员们全程跟拍青檀皮原料处理的浸泡、蒸煮、打浆等流程,认真记录原料损耗率与环境要求。期间,团队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访谈,并围绕“匠人精神”开展主题研讨会,分享访谈心得,深刻体会“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态度对大学生的启示。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宣纸文化园主管陶孝祥、扬州大学硕士李文涛等进行了深度交流。陶孝祥分享了自己从一线捞纸工成长为文化园主管的经历,谈到企业和当地领导为吸引年轻人传承宣纸文化所做的努力,如提高待遇、缩短工时等。同样来实习参访的李先生则表示,近两年随着泾县文旅的发展,宣纸文化园知名度不断提升,为当地文旅带来很大效益,网络等新兴媒介也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切身体验宣纸制作的匠心工艺,探寻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与传承人、行业专家的深入交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实践,为活动的圆满完成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学生对宣纸非遗保护现状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创新思考。这次社会实践为宣纸非遗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展现了青年学子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使命与担当。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