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7月13日,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启航队赴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以“童心向党 红链助农”为主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采用支教与调研双轨并行的模式,以夏令营的形式为当地学生提供多元素质拓展课程,同时深入基层探索红色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童心筑梦,特色课程助成长
经与龙窝镇 “三下乡” 工作对接人沟通,团队了解到当地儿童面临 “看护难” 与 “发展难” 双重问题。一方面,家长因工作难以有效陪伴监管,导致儿童存在安全隐患和电子产品沉迷风险;另一方面,当地文化服务设施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儿童在兴趣培养、视野开拓及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发展需求。针对此困境,团队确立了以多元素质拓展课程为核心,构建暑期儿童关爱服务网络的实践方向。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扣儿童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开设趣味手工、安全教育、知识拓展系列课程。趣味手工激发创造潜能,有效降低电子产品依赖风险;安全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筑牢安全防线;知识拓展则跳出教材学习框架,开拓认知视野。三大课程协同发力,推动破解儿童暑期困境,助力全面发展。

图为龙窝镇小朋友用黏土创造冰淇淋。叶晴晴供图

图为青马启航队成员指导小朋友种子育苗。叶晴晴供图
此次公益班活动不仅在龙窝镇儿童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种子,更通过可复制、可持续的服务模式,为乡村儿童关爱服务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了鲜活样板。
红链助农,茶香红韵探新路
团队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调研模式,在支教期间同步开展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当地群众对红色文化具有深厚情感认同,为红色IP赋能茶产业奠定群众基础。团队据此提出“国潮包装设计”、“红色文化形象打造”等方案,着力构建特色品牌体系,提升本土茶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图为茶企老板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制茶过程。吴雨佳供图
团队成员深度走访当地茶企,通过实地参观茶厂与深度访谈,深入了解龙窝镇茶产业发展瓶颈。紫金蝉茶口感独特,具有“虫咬蜜香”特质,但存在散户经营为主、销售渠道单一、品牌辨识度不高等问题,深陷“好茶难出山”困局。团队据此提出“红色IP+数字营销+茶旅融合”发展方案,建议企业依托紫金蝉茶品牌优势,结合红色文化元素,构建“文农互融”的新型产业生态。

图为团队成员与龙窝镇茶叶协会负责人展开访谈 吴雨佳供图
与茶叶协会负责人深入交流中,团队发现茶协在政府支持下,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助力企业拓展市场。协会立足龙窝镇 “生态立镇、产业强镇” 定位,统筹专项资金,重点打造生态茶园和茶产业小镇,同时协助企业拓展对外销售渠道。针对茶叶季节性热销的特点,团队积极建议协会推动当地茶企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通过“茶园+民宿”“茶园+研学”等模式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青马启航队用多元创意课程,为当地儿童暑期生活增色添彩,用“红链助农”智慧,为龙窝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千万工程”的精神内涵,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书写更多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