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本溪满族自治县,一场骤雨突袭山路,却未能阻挡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的脚步。近日,来自大连民族大学的“剪韵满乡·纸传同心”中华文化传承团,冒雨深入县域乡村与特色景区,于风雨同行里感受民族情深,在民俗体验中触摸文化传承,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青春心中生根发芽。
雨中共行:一路帮扶,见证民族温情
前往村落的途中,骤雨突至,山路因雨水浸润而愈发湿滑,团队前行受阻。恰在此时,一位途经的满族村民主动驻足,从车上取来备用雨具分与众人,并热情邀请大家暂避风雨。“山间气候多变,这点互助本就是常事。”他谈及乡里情状时说道,“村里各族群众世代相邻,节庆时共庆同乐,遇事时互帮互助,早已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
简短的交流中,这位村民言语间流露出的民族情谊,如雨中暖阳般驱散了寒意。团队成员在风雨同行的这段路程中深切体会到,民族团结并非抽象的理念,而是早已融入当地各族群众日常生活的行动自觉,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底色。

乡间初访:一室风情,映现文化互鉴
步入满族村民李伯伯家中,院落整洁雅致,窗棂上贴着的剪纸作品尤为醒目。李伯伯取出数幅珍藏的剪纸,向我们介绍一幅兼具满族“云卷纹”与汉族“牡丹图”元素的作品。
言谈间,李伯伯展示的不仅是剪纸艺术的交融,更折射出当地各族群众在文化层面的自然亲近。无需刻意言说,那些在日常中悄然流转的技艺与审美,恰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注脚,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文化传承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同时,团队向村民们推广了“道中华”公众号,介绍该平台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等方面的内容,动员大家通过关注平台,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山水寄情:一洞一庄,铺展共荣画卷
雨过天晴,团队探访了本溪水洞与小市一庄。本溪水洞内,钟乳石在灯光下如梦似幻,这片山水不仅孕育了独特的地质奇观,更滋养了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根基。
在小市一庄,团队还与相关管理人员就文创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如何将满族剪纸等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相结合、如何通过文创产品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如何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等问题展开探讨,为推动当地文化资源转化、促进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此次“三下乡”之行,让大学生们在风雨同行中读懂了民族团结的深意,在民俗体验中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温度。团队成员们表示,这段旅程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未来将带着所见所感回到校园,用青春之声讲述本溪的民族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文化传承背后的共同体力量,以实际行动助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