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根脉深处,薪火相传——华为精神与支教力量的时代共鸣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来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在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验小学的档案室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与崭新的支教影像在时光中重叠。照片中程远昭老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母亲,作为建国后镇宁自治县实验小学的第一位女校长,与今夏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译路同行,遗脉同心”支教团队的青年学子构成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教育接力。

  (图中抱着孩子的为任正非的母亲程远昭,站在她前面即是任正非)

  7月的黔中大地,群山叠翠,夏意正浓。支教团队踏进程远昭老师曾教书过的学校,踏上她站立过的讲台,以“民族团结+非遗传承+英语赋能”的三轨创新实践,让“华为精神”中“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与这所学校的教育初心产生跨越时空的共振。

  (图为“译路同行”志愿服务团队合照)

教育传承:从坚守讲台到教育创新

  在那个教育资源贫乏、物质匮乏的年代,程远昭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教育改变命运”的伟大信念。这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教育情怀,恰与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遥相呼应——无论是华为企业在通信领域的技术攻坚,还是大山深处的教育坚守,本质上都是对“久久为功”的信仰。

  今夏,支教团队来到任正非母亲执教过的学校,以“任正非——华为掌舵人”为主题,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华为精神”宣讲课。支教老师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串联起课堂:从他靠捡废品凑学费、在煤油灯下苦读的求学时光,讲到带领华为从小作坊成长为5G行业领军企业奋斗历程。最后,孩子们积极发表自己对于“华为精神”的感悟,支教老师则以一句任正非爷爷的经典语录勉励他们:“长期不懈的做实,最终将创造奇迹,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支教团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秉持“华为精神”的内核,做到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图为志愿者授课)

同频共振:华为底色与支教理念交融

  在陆瑞光纪念馆,支教团队带领学生逐一了解陆瑞光烈士从民间武装首领到革命志士的成长轨迹,重温“弄染结盟”中民族团结、共抗外敌的历史瞬间。观展后孩子们佩戴红领巾在纪念馆大厅齐唱国歌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华为“科技报国”的初心。这份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华为在芯片领域攻坚克难、守护技术安全的担当,共同诠释着“家国情怀”的深刻意义。

  (图为参观陆瑞光纪念馆)

  华为“开放包容”与“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也在支教课堂上化作生动的实践。在“小小外交官”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的英文讨论环保议题,每一句都饱含对地球家园的关切;国学课上,小朋友们在支教团队的指导下,认真临摹甲骨文,触碰到了三千年前的文明密码。这种跨越文化、融合古今的教学方式,正如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搭建技术生态,用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图为课堂照片)

薪火相传:在教育的沃野上深耕不辍

  孩子们化身小小漆扇匠,惊奇地看着自己调配的色彩图案被“拓”上扇面,个个面露喜色。结营仪式上,孩子们齐唱国歌与《歌唱祖国》并骄傲地展示自己亲手完成的漆扇作品,整个过程令人动容。这抹色彩,与华为Logo上的中国红,有着同样的温度——都是从坚守中生长出的希望。程远昭老师当年或许从未想到,她播撒下的教育种子,半个世纪后正通过外国语学院支教团的接力,在黔地开出更绚烂的花。

  (图为漆扇课照片)

  在支教队员临别之际,孩子们在明信片写下“老师,谢谢您陪我们度过了这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等等感人话语,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如同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搭建的网络,支教团队成员在孩子们心中铺就的,是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精神航道。

  (图为贵州孩子给志愿者的留言)

  文:郭悦凡 曹梦颖

  图: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