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大学生在行动——“心系石泉,低碳生活”科普小分队赴陕西石泉开展环保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方成英 高伊知 廉子辰
  为响应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号召,河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组建了“心系石泉,低碳生活”科普小分队,团队于7月21日至26日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环保科普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调研石泉县绿色产业发展情况、社区宣传、校园科普等形式,将环保科普与文化课程、产业调研有机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科普夏令营。
  
  一、调研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陕西省石泉县是河海大学的对口扶贫单位,石泉县自2020年脱贫以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旅融合等措施,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团聚焦石泉县的生态农业,深入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石泉县蚕种场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成员走进生产车间,详细观察蚕茧筛选、低温冷冻保存、高压渗透分离丝胶等环节。团队成员与生产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引入的自动化筛选、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低碳技术,并记录生产流程中的能耗与减排细节。
  图1调研石泉县桑蚕产业
  
  根据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实践团建立数学模型,围绕茧层率、经济效益、饲料成本、品种适应性、饲养周期五大关键指标,构建一套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为企业的育蚕模式提供参考,得到了企业技术人员的认可。
  
  二、开展公益支教:趣味科普播撒环保种子
  图2开营仪式
  
  心系石泉,感恩大山。在石泉县红岩社区,实践团面向留守儿童群体开展“大手拉小手”公益支教活动。通过课业辅导与环保科普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巩固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其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成为美丽中国的践行者。活动采用互动教学、实践体验等形式,将绿色理念融入日常课程,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图3志愿者同家长对话
  
  在开营仪式上,实践团通过生动有趣的环保主题动画引入低碳理念,迅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志愿者们采取“一对一”和“小组互助”相结合的方式,耐心解答数学难题,细致讲解语文阅读理解,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要点。
  图4实践团辅导文化课程
  
  在科普课堂环节,实践团精心设计“垃圾分类小能手”、“节能减排大挑战”等游戏,通过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和节能减排方法。
  图5指导孩子进行科技小制作
  
  三、童心绘就未来:艺术创作点亮环保科技梦
  
  艺术创作环节中,孩子们以“未来环保科技”为主题展开创意表达。在绘画课堂上,一幅幅充满科技感的作品生动呈现:有的描绘了由太阳能板构建的立体城市,有的设计了能自动分类垃圾的智能机器人,还有的想象出能将废气转化为清新空气的生态装置。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更体现了他们对绿色未来的美好憧憬。
  图6小朋友绘画作品展示
 
  图7手工制作展示
  
  四、实践团成员感悟
  
  实践团队长王涛:“看到孩子们从环保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传播者,这正是我们活动的最大意义。希望这颗绿色的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队员方成英:“我们常被孩子们眼里的光打动。用泥土讲地质,借蝉鸣说生态,他们学得专注又快乐。有个孩子说“原来星星也有名字”,突然明白:我们不仅教知识,更在帮他们发现“自己与世界有关联”。这份联结,或许就是点亮未来的火种。”
  
  队员廉子辰:“孩子们睿智渴望求知而又天真的眼神,无数次打动了我。希望低碳环保的知识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花园中生根发芽,几天的陪伴虽短,但愿我们的讲授恰似一首童谣在孩子们的心头回响。”
  图8结束合影
  
  “心系石泉,低碳生活”科普实践团通过调研企业了解绿色产业运行模式,以支教传递爱心,以科普传递知识,40多名孩子正成长为“低碳小使者”,将环保理念、低碳生活方式带回家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搭建高校、企业、社区合作的桥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火热实践中,为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方成英,高伊知,廉子辰
  图片:“心系石泉,低碳生活”科普小分队
三下乡推荐
  • 草木藏珍,青春传薪
  • 202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厦门医学院“汇志百草”实践队在鲍红娟、陈兰妹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仙景村
  • 2025-08-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